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新闻

王荣由"绿色出行"谈城市管理:政府不能包打天下

2011-07-14 15:27:00    作者:李冉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深圳市委书记王荣 绿色出行 大运会理念 节俭办大运
[提要] 今天上午,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接受全国网络媒体深圳大运会采风活动、全国卫视看大运、全国都市类报纸总编深圳大运行活动联合采访,针对与大运会有关的“绿色出行”等一些强制措施甚至是“南科大”的问题,王荣都诚恳、坦率地一一回答,博得了媒体的一致掌声。

    深圳市委书记:大运会开幕式不放焰火不请大腕

    本网深圳探营大运场馆:“春茧”将演“化蝶梦”

    大学城体育中心见识依山而建的“最美”体育场

    妙趣横生的光明新区“绿色农场”(图)

    大运会进入倒计时30天 “春茧”成旅游新亮点

    大运会足球等9项目在福田举行 将决出99金

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接受媒体联合采访(田云鹏 摄)

媒体见面会现场(田云鹏 摄)

    大众网深圳7月14日讯(记者 李冉)“政府不能包打天下,要把更多的事务、更多的管理交给市民、交给社会组织去办……”今天上午,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接受全国网络媒体深圳大运会采风活动、全国卫视看大运、全国都市类报纸总编深圳大运行活动联合采访,针对与大运会有关的“绿色出行”等一些强制措施甚至是“南科大”的问题,王荣都诚恳、坦率地一一回答,博得了媒体的一致掌声。

    谈“绿色出行”倡议:把出行方式的选择权让给市民

    记者:在历届像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像大运会这样的国际赛事通常对市民的生活有一些影响,比如安保、交通,但是昨天我看倒计时30天活动上,王荣书记提出一个倡议,绿色出行。我们随后对市民进行了采访,市民均表示大力支持,我想问书记您是怎么想的?

    王荣:每个大城市在举办重大活动的时候都会出台临时性的交通秩序调整或者说交通管理的一些政策,在我们国家目前通常使用的就是单双号限行,这个办法我们也曾经试图想引进,但是后来很多的社会组织、市民给我们建议,他们提出像深圳这样一个年轻的城市,很有公益心的城市,能否通过一种倡议,让更多的市民来参与在大运会期间停用、少用机动车,以宣传环保出行来号召大家集体响应。得到这方面的倡议,市委市政府感到确实是非常好,所以说我们采纳了这方面的建议,由一些社会组织和我们相关的部门联合提出方案,目前正在组织实施。

    在这个倡议的倡导下,我们希望市民自愿地来报名,向我们交警部门申请、申报,比如我在大运会期间全部停用机动车,或者说我按单双号来停用或者说我停用五天、停用一个礼拜。我们把这种选择权让市民自己提出。这样就有便于按照不同的市民他们能够提供的这种义务、能够参与的程度来为整个大运会期间交通的便捷和大气的环保做出贡献。如果我们强制性地做出规定,一个我们觉得挫伤了市民积极参与的主动意识。同时也确实会给不同的市民群体带来不便,因为不同岗位、不同市民可能参与的时段确实不一样。所以我们现在提出自愿来报名,来实现环保出行,这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不一样的精彩,更重要的我觉得这种形式对于我们目前正在推进的社会管理创新,将会更具有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管理越来越会出现一种局面,就是政府不能包打天下。城市也好,社会也好,应当把更多的事务、更多的管理交给市民、交给社会组织去办。社会也好、城市也好,应该有一个自动的、应急的、自我的调节机制,这是一个城市社会发育成熟的重要特征,如果我们在交通出行上,能够有一种自我的或者自动的一种调节机制,可以协调正常时期和非常市场的机动车出行数量,那我们这个城市管理就会变得相当富有效率,远远比政府不断去发布、通告的管理方式来得更为理性、更为有效、更为民主。所以我们非常看重这一次交通管理、交通秩序调整的“自愿”的方式,它会为我们整个城市探索一种长效的管理铺垫很好的基础。深圳目前正在打造“志愿者之城”,我们希望将来这个城市的管理不仅仅在交通出行方面,在很多方面都可以通过自愿的形式、通过市民的自觉参与的形式,来实现我们这个城市的高效管理、优质管理,让我们市民的主人翁、东道主意识,志愿者精神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谢谢!

  记者:您从昨天开始号召市民在大运会期间尽量减少开车,绿色出行,在大运期间,咱们政府公务车会不会有部分停驶或者全部停驶的计划,你本人或者市领导会不会停止使用公务车。

    王荣:关于交通秩序调整过程当中,公务用车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我想在倡议出来以后,我们的公务人员应当带头响应倡议。所谓“公务人员”,就表示他们应该有更高、更强的参与意识。在过去几年筹办过程当中,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当中,我们公务人员都是起到带头作用的。现在你到街上,我们看到的蓝马甲就是深圳的公务员志愿者,在节假日和下班高峰期从事志愿服务,而且已经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在交通秩序的维护,在一些卫生环境的治理以及在一些公益性的服务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这次提出“绿色出行,少用停用,给力大运”的活动当中,深圳所有公务人员一定依然还会起到带头作用,我们对他们有更高的期待。我作为个人也是积极倡导者,积极响应者,但我因为工作的需要,确实可能做不到靠自行车、靠步行来解决所有交通问题,但是我们在整个大运会期间,围绕公务活动也都做了考虑。比如我们的活动可能会更多乘坐大巴、面包车,把一些活动放在一起,来减少小车、减少一人一车这样的出行方式。也有不少单位在规划单位的公交,比如说某一个公司或者某一个机关可能每天会开行专用公交,接送公务员上下班,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最后的结果我想公务用车的停用、公务用车的少用,在整个停用少用车辆当中会占有很大的比重,我有这样一个信心。

    诠释大运会理念:三个层面体现“不一样的精彩”

    记者:今年4月份通过媒体了解到深圳正式对外公布了这一届大运会的核心理念: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请王书记能够介绍一下这个理念的内涵是什么样的?另外媒体和民众怎样通过对这样一个核心理念的了解能够对深圳在申办、筹办和举办大运会期间的每一个具体的努力。

  王荣:大运会筹办到今天,“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的理念确实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或者说大家对这句口号已经非常熟悉。我们也把它作为一段时间以来大运会筹办工作的重要原则和我们寄希望于大运会达到的一种目标、效果。自大运会申办以来,除了在场馆建设和其他准备工作日益到位,在大运会的筹办理念上其实也在不断地提升,比如早期我们提出过“改革开放、青春时尚、创意无限、充满激情”,后来我们又提出“办赛事、办城市,新大运、新深圳”。今年以来,我们又把“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提升为大运会筹办和举办的核心理念。不一样的精彩这样的理念的概括,源头应该说是汪洋书记,他对大运会筹办不一样的精彩的理念十分强调,是一个积极的推动者。同时,在前一阶段筹备过程当中,我们也确实感觉到“不一样的精彩”这样一个理念更适合深圳人举办大运会的特点。

  所以我曾经面对媒体,对不一样的精彩做了三个方面的诠释。首先,这体现了大运会本身的特征。大运会跟其他的国际赛事相比较,对于各国青年之间的交流、联谊远远大于赛事本身。我们可能会关注到亚运会、奥运会,多少金牌,谁拿了金牌,一个国家总分是多少,单项分数是多少,但是在大运会人们对这个概念并不强烈,而100多个国家的青年人来到某一个城市进行互动、进行交流,它更为重要。所以说如何为这样一个青年盛会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更好地交流,能有更多交流的成果,这是我们举办大运会同样重要的一个目标。这就是不一样的精彩!

  第二,这体现了深圳的城市特质。深圳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来举办年轻人的大运会,它要展示的会是我们这个年轻城市,尤其世界关注的一个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城市,它是如何具备一种能力、如何具备一种国际视野,如何迫切地需要参与一些国际化的进程,如何更多地想承担一些国际义务,这种展示也是一种不一样的精彩。也就是说通过大运会的举办,深圳这个改革开放城市的形象,这个年轻城市的特质会向全世界的年轻人作一次充分的介绍和展示。深圳为世界各国,为很多的年轻人所熟悉这个名字,但是它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它在中国改革开放当中的地位如何?它改革开放的程度到底如何?只有30年的发展,它到底有没有这个能力来承担起这样一个国际性的赛事、国际性的活动,在这次大运会筹办和举办过程当中会得到很好的验证。所以我们认为深圳来举办这样一个国际类赛事是不同于中国任何其他城市来举办,其意义不一样。

  第三,这充分体现了深圳大运会办会模式的改革创新。在我们国家举办了很多国际性重大活动以后,深圳来举办另一个重大的国际性活动,有什么样的创新思路同样是大家最关注。如果我们简单地沿袭别人的做法,那我们可能就会不会展现出我们这个改革创新城市的风格。所以我们也力求在办会模式上探索一些新路,比如说我们追求简约,我们提出回归体育,回归仪式,以大学生、以运动员为主体,一些基本考虑都试图让大家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大会模式,也为我们国家甚至为世界各国去探索不同的办会模式起到一个示范这样的作用。总之,我们是从这三个层面来对“不一样的精彩”去理解、去追求。

    回应外界关于“紧张”的评价:我们的工作是“紧张有序”

    记者:我们知道大运会是深圳建市以来举办的最大一次国际性活动,有媒体评论说深圳因为没有经验,在举办过程中显得比较紧张,出台很多限制性措施,王荣书记对此怎么评价?另外这次在深圳采访期间感受最大深圳办赛事、办城市市容提升行动,确实一路走来非常美,我们天津这几年环境变化也非常大,我们的市领导也要求学习各地的经验特别是深圳的经验,这次迎大运我们市容环境整治方面最宝贵的经验是什么?给我们分享一下。

    王荣:我的耳朵里面经常会听到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说是深圳看来是没办过什么国际大赛事,所以显得很紧张。还有一种声音说怎么大运会到现在这个时候,你们还不紧张?我把这两种声音碰在一起,我想可能应该说是“紧张有序”。因为如果说不紧张,那怎么可能呢?这么大的一个事,要建20多个场馆,要修理准备39个场馆,要准备那么多客人短暂时间内云集深圳,从任何城市来讲,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紧张是一种无序状态,那可能带来的结果是更糟糕。所以我告诉你,我们是紧张的,但是也是有序的。为什么说是紧张的?我们每天晚上开会经常开到12点甚至更晚,我们现在所有参加大运会筹办的人其实是没有休息日。尤其像我这样,脑子里整天转的就是大运会的事。但是你说我们很无序,那不是,其实我们工作非常有序。我们建立了18个专项指挥部,7个工作委员会,分工职责非常清晰。我们7月9日对开幕式做了一次演练,也请了一些非常熟悉国际性重大活动的组织者来指导。这些同志由衷地说,第一次演练能达到这样有序,还没有见过。这些就说明,我们很多工作是有序的,但又是紧张的。

    当然你可能听到我们有一些举措、有一些管理办法受到外面的质疑。我们也注意到我们某些管理办法的出台引起了非议,我们把这些议论作为我们改进工作的一个动力,当然确实这样一些重大活动的准备,如果一点都不打破原有的秩序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讲不扰民,那是一种安慰的话。但少扰民、尽量不扰民,这是我们工作应该追求的目标。所以我想,深圳虽然没有举办过这样规格的国际性的重大赛事活动,但是作为一个开放城市,作为一个改革城市,也作为一个有30年发展奠定雄厚物质基础,在管理办法不断创新这样一个基础上,同时还有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提供的经验给我们作借鉴,我们有足够的信心来确保大运会的成功举办,而且还要确保它是有不一样的精彩。

    如何“节俭”办大运:不是不花钱,而是少花钱、会花钱

    记者:随着咱们国家综合国力提高,很多大型国际活动在咱们国家举办,这些活动的举办老百姓关注这么一个问题,怎么又好又省地举办这些活动,咱们深圳办大运会提出节俭办大运的口号,咱们在这方面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效果怎么样?

    王荣:确实这几年我们不同的城市举办了好多重大活动,一方面应该说大家为我们精彩的成功举办,为我们国力的展示,都引以为自豪。但是另一方面确实也有一种担心,就是这种巨大的投入跟我们发展的阶段,或者说对于惠及人民的程度是不是匹配?确实我们也听到过这方面的一些议论。这也是我们每个城市面对重大活动举办有的时候会忧虑的一个方面。包括我前面讲到的,重大体育赛事以后场馆的后续利用问题,可能有的不仅仅本钱收不回,连后续管理费用都感到很吃力。但是我觉得现在通过更多城市举办以后,大家在这方面经验也日益成熟。举办这样一些国际性的重大活动不花钱不可能,这既有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同时也必须有一个对重大活动提供最基本保障的需要。我想这里主要是掌握两条,一条是少花钱。再一条是会花钱。所谓少花钱,就是说我们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也不要去花,你比如说我刚才讲到的我们整个要为大运会的比赛准备63个场馆,那我们就要很好地想一想是不是63个场馆都要来新建。通过规划,通过测算,我们觉得最后新建22个。这22个场馆建在哪?就是一个会不会花钱的问题。如果全部建在显眼的地方,当然你最容易看得到,也可能使用起来更方便,但是它可能带来的是场馆的重复、赛后利用的不经济。所以我们把场馆的分布和本来城市建设规划所需要的一部分功能结合起来,那这个钱花的就值得,而不是浪费。比如有一些场馆他能够企业化运作的,那我们政府就不要投入。深圳湾的体育中心是华润集团投资的,是以商业为目的,把体育、艺术、商业结合在一起的一个综合体。当大运会还没有举办的时候,下半年场馆租用都已经解决了,这样的企业运作如果能引入,也为我们政府不花钱、企业花了钱后收到效益提供了条件。所以我想你刚才提出的这个问题,对于承办城市来讲主要的是要处理好这两方面,一个,少花钱,再一个,会花钱。如果这两个问题解决好,我认为我们会得到广大市民、得到社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而且既能够把大运会办好,同时也能够把这个城市发展好。

  谈“南科大”: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南科大一定会办好

    记者:前一段舆论对深圳筹办大运会措施都有议论,比如清理高危人群、禁行电动车,王荣书记是不是觉得这些行为符合大运会理念?从这里出发、不一样的精彩是大运会筹办和举办的一个主题,现在南方科技大学已经从深圳出发,但是舆论对朱清时先生筹备南科大的前景并不乐观,不知道深圳市委市政府对南科大的态度到底是怎样?不知道南科大是不是实现了从这里出发,但是能不能实现不一样的精彩?方便的话,透露一下大运会总的预算?

  王荣:一个重大活动在一个城市举办确实对现存的一些管理办法和现存的一些秩序会带来冲击,所以每个城市赛事期间或者活动期间一些管理的政策作一些调整,我觉得是必要的。比如从安保角度讲,现在世界各国城市其实都把安保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从反恐到一个重大活动期间的治安,都会被举办国、举办城市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因为这些重大活动期间,有众多的国家的人云集在一个城市,而国际形势,各国之间的利益又是错综复杂。所以在这些举办地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导致一些重大性的恐怖事件,安全事件是极有可能的,所以一项国际性重大活动,现在参与其实也是各国安保力量、各国安全力量在通过不同的形式在参与。由于多个国家的人云集在一个城市,任何一件治安事件都可能演变成一件国际性事件,所以说作为深圳这个举办大运会的城市来讲,我们对安保、对城市管理秩序确实有必要针对大运会期间形成非常的管理举措,我认为没有这个保障我们是对国际社会没有履行承诺,是对这个城市,对全体市民,对来自世界各国朋友不负责任的一种态度。我们说准备好了,其实隐含着在安全、在提供服务的秩序上我们准备好了。但是这些非常规的一些管理办法和政策举措如何做到少扰民、不扰民,做到能争取社会的支持、社会的参与,尤其是市民的理解和参与,确实有一个方式方法问题,也有我们对一些工作把握的程度问题。就安保来讲,也有一个安保度。也不应该把有些工作强调到不适合的地步。这就是一个政策选择或者说我们政策执行方式方法上需要不断优化的问题,需要我们好好地来思考。我们注意到外界对我们先前出台的一些举措有议论、批评,我们虚心地接受,也对某一些部门一些不切实际、扰民的一些做法给予了批评。我想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依然地把社会的关注、媒体的批评以及市民的建议作为我们不断改进工作的主要的依据,批评有利于我们改进工作。
  南科大确实前一段时间媒体非常关注。在教育部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广东省大力关心支持下,在深圳市的直接领导下,应该说南科大各项筹备工作进展是顺利的。过两天将举行第一届的理事会。深圳市筹办这样一所高等院校,其目的是两个,一个是为我们这个创新城市集聚和培养更多的人才。另一方面,作为改革开放城市,我们也寄希望于南科大在高等教育改革上探索新路。既然作为一个通过改革创新去筹备的学校,在筹备过程当中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我们认为这是正常的。我们会在教育部的领导下,会在省里面的指导下,把南科大的发展和改革继续推向前进,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南科大一定会办好。

  至于大运会筹办的费用,因为现在还没有正式举办,我们还继续在筹办过程当中,在大运会举办之后通过决算、审计,最后得出投入的数据,适当的时候我们会向社会公布我们这一次大运会所有的投入。谢谢!

杨凯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