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送红军”到“十谢共产党”
2011-07-02 07:38: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十送红军 十谢共产党
[提要]
2011年,一曲农民自编自演的花灯戏《十谢共产党》在黔北山区唱响:“一谢共产党,翻身把你想,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二谢共产党,吃饭把你想,以前忍饥又挨饿,现在温饱奔小康……”
2011年,一曲农民自编自演的花灯戏《十谢共产党》在黔北山区唱响:“一谢共产党,翻身把你想,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二谢共产党,吃饭把你想,以前忍饥又挨饿,现在温饱奔小康……”
沧桑巨变,歌为心声。几十年间,在遵义这片圣地上,红色歌谣传递着深深的鱼水情;长征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激励着老区人民实现新的跨越。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完,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当年红军长征进入贵州,《十送红军》很快在遵义的土地上唱响。”遵义市习水县土城古街,近3公里长的石板路见证历史。今年86岁的土城镇农民罗明先,当年只有11岁,至今没有忘记红军给穷苦百姓开仓分盐的情景:“红军还没到达时,国民党反动派就造谣宣传,不少大人小孩跑到山里躲起来。可是,红军来了,就住在街上,一来就开仓给穷人分盐分粮,用行动粉碎了反动派的谣言。”
土城是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的第一个渡口。1935年1月29日,当地各族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帮助红军渡过了赤水河。天还未亮,一座能供三路纵队通过的轻便浮桥出现在赤水河上。晌午时分,军委纵队和一、三、五军团共3万多人,全部安全渡过赤水,随即浮桥被炸毁,汹涌的赤水河阻断了尾敌。
习水县委书记李凌说,长征精神、红色文化已成为70万习水人宝贵的财富,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坚持不懈地向贫困和落后宣战。如今在习水,乡镇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村级卫生室建在了家门口;最让农民满意的是基层党组织创建的“三关工程”:关心农民工,关心留守儿童,关怀空巢老人。
“三谢共产党,穿衣把你想,以前穿的蓑草衣,现在毛料新时装……九谢共产党,致富把你想,以前种粮要上税,现在免税还补偿;十谢共产党,养老把你想,以前抚儿来防老,现在丢心政府养。”这“十谢”,老百姓情真意切:历朝历代,谁为老百姓盖房?历朝历代,农民种田怎能不纳粮?历朝历代,穷苦人看病谁报销?
百姓的真情,激荡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新时代。
遵义市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村民组是“十谢共产党”的“发源地”。站在村口的小山塘边眺望,满眼茶园翠绿,白墙青瓦红柱的民房倒映水中,宛如画中。村民说,是党的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改变了田家沟的村容村貌,就像“十谢共产党”中唱到的“以前住的茅草屋,现在砖瓦新楼房”。
今年61岁的伍远华是“十谢共产党”的原创者之一。他说:“这些年,农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吃穿住行医疗养老上学等,全都享受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们一定要把身边的变化唱一唱,让更多的人学会感恩。”
“十谢共产党”,涵盖了从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作主到今天十个方面的巨大变化。每一谢,都是群众的心声。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解决了农民最现实的问题,生活变了样,精神面貌也变了。”湄潭县委书记滕昭义说,从当年的“十送红军”到今天的“十谢共产党”,都是群众对共产党一心为民的真情回应。
“长征精神诲育千秋,遵义会议永放光芒。”在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旁的“红军街”上,每天都会有一群退休老人身着红军服高唱红歌,风雨无阻,抒发心中的“红色情结”。
红军长征,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遵义会议体现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精神,体现了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精神。
传承长征精神,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当年红军战斗过的赤水河边、乌江两岸、娄山关下,用“辛苦指数”提升着百姓的“幸福指数”。
“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遵义市创建的“四在农家”活动覆盖全市,改变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物质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提升了党组织在基层的影响力。“四在农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响亮品牌。
顺应群众所需,遵义在全国率先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成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优势载体”。3年时间,全市14个县(区、市)党务服务中心、243个乡镇(街道)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1976个村(社区)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6990个村民(居民)服务点四级服务网络全面建成。
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使遵义人民迈过了一个又一个“雄关”。
(据新华社贵阳7月1日电)
陈凤祁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