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新闻

京鲁豫菜价大跌现流通怪圈:种菜赔买菜贵

2011-04-24 08:09: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油价提升运费,受去年冬季菜价高涨影响,今年菜农的种植积极性提高,其中不乏盲目扩大种植面积。姚坚说,各地商务部门将会同农业等部门采取措施全力缓解少数蔬菜品种出现的“卖难”问题。

  近日京鲁豫等部分地区蔬菜价格的迅速下跌引发各方关注。中新网财经频道综合报道,受去年冬季菜价高涨、流通环节成本过高影响,蔬菜市场出现“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怪圈。同时,国家商务部、农业部紧急部署对策,维稳蔬菜市场,帮菜农寻找销路。

  京鲁豫等多地蔬菜滞销
  菜农为少赔钱铲掉油菜

  近期,蔬菜种植大省山东及全国各地的菜价均出现了大幅下跌。山东省农业厅的数据显示,4月11日至17日,山东蔬菜平均价格较前一周下跌4.46%。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11日至17日,全国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9.8%,三周以来已累计下降16.2%。
  全国蔬菜种植第二大省河南多个地方的菜农在丰收之后,却遭遇季节性蔬菜价贱与滞销。郑州市中牟县的芹菜、惠济区的莴笋及周口市淮阳县的包菜,均价格低至每斤几分钱都少有人问津。
  在北京,价格一直比较坚挺的油菜,今年最高也只能卖到每斤1毛5。4月18日,油菜价跌到每斤5分。一些菜农为少赔钱,不得不把成片的油菜铲掉。

  菜农难赚钱,消费者嫌菜贵
  “要命”菜价暴露流通怪圈

  日前持续维持高位的菜价近期为何出现“跳水”,有分析认为是今年北方天气异常,“北方菜”提前上市增加供给。
  此外,还有分析认为,受到日本地震并造成核泄漏,“大叶蔬菜更容易沾染核辐射”的传言,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同时,油价提升运费,受去年冬季菜价高涨影响,今年菜农的种植积极性提高,其中不乏盲目扩大种植面积。
  与此同时,消费者并没有认为目前菜价有下降趋势。有报道显示,在田间地头收购的卷心菜八分一斤,到市区菜市场卖价就达到八九毛一斤,近10倍差距主要来自运输上的各种成本、人工成本、天气影响下的蔬菜自身消耗成本、菜市场的摊位成本等各种因素。
  有专家分析称,蔬菜从田间地头的生产到市民餐桌消费,往往要经历4个环节。随着物价的上涨,各环节的花销肯定都要增加,再加上房租等隐性成本的上涨,最终导致高额菜价。
  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蔺栋华分析认为,菜价下跌大部分会由菜农最终承受,而菜价上涨则由消费者买单。流通环节过多,每道加价10%至15%以上,价格必然翻番,有的甚至上涨数倍。

  商务部下发紧急通知部署对策——
  维稳蔬菜市场 帮菜农找销路

  针对近日我国部分地区少数蔬菜品种出现“卖难”现象,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23日表示,商务部已紧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维护菜价稳定和市场平稳运行,同时要求商务部门与农业等部门建立密切协作机制,千方百计缓解蔬菜“卖难”。
  姚坚说,各地商务部门将会同农业等部门采取措施全力缓解少数蔬菜品种出现的“卖难”问题。
  一是加强商农合作,促进产销衔接。各地商务部门要主动与农业部门互通蔬菜产销信息,针对不同蔬菜品种的特点和供求情况,采取召开产销对接会、组织流通企业直接采购、网上对接撮合等多种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机制,稳定市场价格,促进供求平衡。
  二是细分产销信息,拓宽发布渠道。依托商务部城乡信息服务平台,细分上海、山东、河南等地产销信息,加强信息加工、发布工作。指导发布山东寿光蔬菜生产、销售、价格等信息,开通海南农产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网络、手机、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多层次、多渠道发布分品种的蔬菜种植、产量、价格、销量等产销信息。
  三是支持菜农投保,建立救助机制。协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政策措施,推动菜农投保,引导蔬菜生产流通主体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防止“菜贱伤农”,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商务部已派出工作组,赴出现蔬菜“卖难”地区,帮助指导开展工作。
  记者23日从上海市蔬菜办公室了解到,上海相关部门已采取多种措施给予综合应对,并进一步探索完善全国首创的蔬菜价格保险机制,未雨绸缪制订了“夏淡菜价保险方案”。
  据了解,为了保护菜农的经济效益,上海市农业部门正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进行综合调控,特别是进一步探索完善在全国首创的菜价保险机制。去年,上海推出了“冬淡青菜成本价格保险”产品,“冬淡”青菜保险面积超过5.7万亩,共发生赔款424万元,亩均赔款近80元。相关专家认为,绿叶菜成本价格指数保险,将政策性业务和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农业保险的准公共产品特性,既保障了市场供应,平抑了菜价,又减少了菜农损失,调动了菜农种菜积极性,统筹兼顾了市民和菜农利益,有效缓解了“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问题。            (综合新华社4月23日电)
王琳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