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山东 > 山东新闻

山东6万人昨考公 一学院研三生9成挤国考

2010-12-06 08:41:00    作者:刘爽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5日,国家公务员考试举行,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研究生三年级不足百人,有九成都参加了国考。”中公教育集团山东分校丁明凯校长分析,年轻人蜂拥考公,也显示了过度求稳的心态。

12月5日,济南一考点,参加国考的考生走进考场。本报记者周青先摄

  本报济南12月5日讯(记者刘爽)5日,国家公务员考试举行,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研究生三年级不足百人,有九成都参加了国考。据记者了解,山东国考考生最终审核通过人数为76841人,今年约两成缺考,预计共6万余人赴考。

  5日中午,在山东政法学院考点参加完行政能力测试考试的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研三学生小美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学院研三学生有70多个,有六十多人报名,报名参考人数达到90%。“正是找工作的时候,考公务员肯定是第一选择。就算这次考不上,也算是为省考打基础。”

  还有些人为以后的求职做演习。“现在很多公司招聘笔试面试题都是模仿公务员考试来的。”考生小美介绍。而在市中区六里山济南六十八中参加考试的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200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佟密密也告诉记者,同专业51个人,有70%以上的报考了国考。“专业限制多,所以能报的不是很多,导致我们同学都成了竞争对手。我报名的山西国税招一个人,但是我们班就有三个人审核通过,都来参加考试了。”佟密密所在的考场只有两个人没有参考,而她报名的同学都参加了考试。“就算准备不充分,也不会随便放弃了,一个是碰运气,一个是为省考做训练。”

  据了解,2003年“国考”报名人数为8.7万,2011年报名数是2003年的16倍。中公教育集团山东分校校长丁明凯表示,“国考”年年热,从社会发展背景来看,跟近几年毕业生找工作难有直接的关系。“企业工作竞争比较激烈,而公务员一直都被认为是比较稳定的职业,多数考生求稳怕乱,自然就造就了公务员报考热。”同时,他表示,由于今年考生报名趋于理性,报名人数中“水分”较少,最终参考考生达到报名人数的75%-80%。

  物价油价房价考题全涉热点

  本报济南12月5日讯(记者刘爽)12月5日上午9时,2011年度国家公务员笔试举行。物价、成品油价格问题、房价调控、医疗改革和农民工子女教育等热点社会问题进入考题中。

  据联创世华公考研究院的相关专家分析,从考试内容来看,2011年国考题量由140题减少到了135题。同时,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与辅导专家组分析称,本次考试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将常识判断作为第一部分进行考查,这一变化对考生的答题心态有所影响,但也显示出其合理性,因为常识判断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这对国家公务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识判断不再法律一家独大。考查范围与往年相比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涉及法律、天文地理、公共管理、历史、科技、民族等。”中公教育专家称。

  另一个特点就是考点都注重考查国情社情。如资料分析题中的第二篇材料涉及五个题目,就是关于我国原油产量、成品油进口量和价格问题,此外房价调控、医疗改革、地震常识等在这次考试当中均有涉及。这些都需要考生日常生活中多加关注和积累。

  此次申论考试题目,副省级以上关注黄河治理与中华文化,地市级及以下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和无根文化;“省级申论题目在很多考生的预期之外,但是,目前作为国家大计的生态问题,实质上是一永恒主题。”专家说。

  80后成国考主力军

  本报济南12月5日讯(记者刘爽)山东经济学院的考场外,记者采访了参加这次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小吴。1985年出生的他,去年大学毕业后就考取了东营市某县的一个事业单位,但是他还是想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一名公务员。

  记者注意到,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场内外,到处都是80后的影子。一方面,是由于考试政策的原因,《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规定,除研究生、博士之外,35岁以下的人才有资格参加公务员考试,这就把80后推入了公考的主战场;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少人认为,考公是能够改变他们生活的有效途径。

  “公务员职业稳定,考公成为80后改变自身的一个很重要的舞台。”中公教育集团山东分校丁明凯校长分析,年轻人蜂拥考公,也显示了过度求稳的心态。

王静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