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90后科班养老护工:最初不敢让父母知道自己职业

2016-11-27 07:53:00 来源: 齐鲁壹点 作者: 陈玮 宋立山

  说起老年人护理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然而,随着我省对养老人才的重视,对养老设置专业高效的补贴,越来越多的“90后”走上了这个行业。

  今年,首批养老专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四个月后,有人离开,有人在坚持。齐鲁晚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有的班级,能坚持下来的,甚至只有几个人。

  在九月九安养中心,张静正在帮老人做康复。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陈玮宋立山 摄

  张静和同事们在为老人剪头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陈玮宋立山 摄

  一天要帮老人排便五六次

  在九月九安养中心,23岁的护理员王娟和同事们正在帮80多岁的赵奶奶翻身。赵奶奶是失能程度最严重的老人之一,下半身已经失去了活动能力,最简单的动作,也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完成。

  “你们动我干吗,这么年轻就讨人厌。”刚接触到赵奶奶,王娟就被指着骂。但为了防止老人长褥疮,只能继续帮着老人翻身,而老人的骂声,也越来越难听,王娟只能安慰着“快好啦快好啦”。

  王娟说,这种情况很常见,老人尤其自理能力丧失,情绪不稳定,经常会发脾气。有时都把王娟的胳膊挠出了血印。

  “习惯了。”王娟不好意思地笑笑,伸手又摸了一下被褥,看看老人有没有排泄。赵奶奶半年前摔倒骨折,由于没有及时做康复,送到安养中心时,双手只能紧紧夹着很难分开。

  为了防止老人生褥疮,王娟隔一个小时就要伸手摸一下尿垫有没有潮湿,排便以后,王娟就要一点一点给老人擦干净,还要用吹风机慢慢吹干。有时候一边清洗着,老人就又排便了,王娟只能再重新擦洗。

  “一天要排便擦洗五六次吧,有时老人排不出来,还要用手帮助她排便。”一天下来,王娟基本没有任何休息的时间。老人一按铃,王娟必须要马上到位。

  “以前没这么照顾过人。”王娟说,她今年刚从老年服务与护理专业毕业。2013年,山东英才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正式招生,成为山东省首个开设养老专业的高校。此后,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15所院校相继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而这些专业的学生在今年毕业,像王娟一样走上了社会。

  在王娟工作的安养中心,一共有29名今年养老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毕业后都受到养老机构的争抢。王娟说,班里的同学很快都找到了养老护理员的工作。

  一个班25人,现在只剩4人坚守

  最初从事这个行业,王娟甚至想过放弃。

  “下不去手。”王娟从学校走出开始实践的时候,发现摆在她面前的是一个个她没有经历过的困难。“老人把粪便排下来需要收拾,一开始根本下不去手。”

  另一位“90后”护理员张静第一次给老人排便时,戴上了厚厚的口罩,把手套戴好,才敢收拾,尤其是味道扑鼻而来,张静忍不住就会恶心。

  “很多同学觉得太脏了,就不干了,毕竟在家都是父母呵护长大的孩子,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张静说,尤其是照顾失智老人时,有些老人甚至会抓着大便玩,就需要他们抢下来,那时候根本顾不上戴手套。

  王娟每周只有一天可以休息,其他时间都要穿着护理服照顾老人。“有的同学觉得委屈,正好是爱美的年纪,却穿不了好看的衣服,没法到处旅游逛街。”王娟说,而且天天跟老年人在一起,很多同学觉得圈子太小了,年轻人应该出去闯闯。他们班一共25个学生,只有一半的人从事到养老行业,四个月过去了,真正在一线从事护理员工作的,只有四个人,而王娟的同事,也陆续走了三四个。

  像王娟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济南金悦老年公寓院长冉树玲说,他们养老院目前有六个护工,只有一个是“90后”。

  “有时候连哄带‘骗’的,年轻人不愿意干。”冉树玲半开玩笑地说,进养老院工作往往是护理专业毕业生的最后选择,第一志愿当然是进三甲医院,民营医院是次选,只有实在找不到工作,或者真心热爱养老事业,才会选择到养老院当护工。

  招一个年轻护工很难,失去一个年轻护工却是分分钟的事情。冉树玲说,之前他们在济南有一个项目,前期招了45名科班出身的年轻护工,但是培训半年之后就走了一半,现在就剩下两三个人还在坚守了。

  对张静来说,最难的是社会不理解。“最开始走上工作岗位,甚至不敢给家里说自己去做养老护理员,就敷衍他们说是给老年人量血压。”张静说,从业以来很多朋友都劝她改行,甚至有位中年护理员对她说:“大学毕业又怎么样,还不跟我一样伺候人嘛?”

  年轻人参与护理,专业程度得到增强

  “很多人认为护工就是‘保姆’,给老人把屎把尿,干起来辛苦,说出去没面子。这其实是一种偏见。”山东商职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肖玺说,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当下,社会需要专业的护工群体来应对。

  对于外界的质疑,张静并不这么想,尽管屋子里的暖气很热,96岁的周奶奶依然蜷缩在被子里,张静看到后,凑近了跟她聊天。“我亲亲你好不好?你也亲亲我。”周奶奶慢慢从被子里出来,用鼻头蹭着张静。

  “奶奶是没有安全感才会躲在被子里,这时候就要去关心她,让她感受到你很在意她。”张静说。她觉得自己是用专业知识,在更好地照顾老人,尤其在精神上给予他们慰藉。

  山东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养老专业让年轻人参与进来,增强了养老服务的专业程度,提升了护理质量水平,不仅仅护理老人基本生活,更重要的是给予老人精神的安慰。

  “比如看到失智老人在抓脏东西,就不能强迫他们不能抓,那样会给他们挫败感。而应慢慢把东西拿开,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照顾他们的情绪。”张静说,她和同事们经常在一起研究怎么才能更好地护理老人。比如有的老人太重,难以将他们搬下床,就用绸缎面的布料垫在老人身下,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让老人“滑”下来。

  王娟也表示,老年人失能以后,心态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有的老人在打骂的时候自己也能够理解。“赵奶奶虽然光骂人,但是她冷静下来后,也会后悔,只是在帮助她活动的时候,她会有无力感,所以才发脾气。”这时王娟就会努力分散她的注意力,然后再帮助她活动。

  王娟觉得,每当看到老人的时候,就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哪一天父母如果也变成赵奶奶这样,她也希望有护理员能像自己一样照顾他们,想到这里,王娟就坚定了继续做下去的信念。

  加大补贴力度,养老护理留住年轻人

  为了能够留住年轻养老护理员,九月九安养中心院长杨洋每月给他们发3000多元的薪水。“我们需要按照一定比例来配置养老护理员,所以尽可能多招,不能让老人进来了,护理员还没到位。”

  但是,人员的工资支出,已经占了每月支出的一半。这让不少刚刚起步的养老机构,感受到了压力。冉树玲认为,仅靠起步阶段的养老机构,一时恐怕解不开这个疙瘩,这需要政府力量的积极介入、支持和引导。“比如,可以双向补贴,一是给护理专业毕业生补贴,二是给养老机构补贴,政府帮一块,机构担一份,逐渐形成良性发展机制。”

  肖玺提出,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有必要向上延伸到校园阶段,参照享受减免学费的师范生,可以在高校中设置定向的老年护理专业,适当减免学费,为养老机构定向培养人才。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说,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从事养老工作的荣誉度,改变外界对于养老行业的误解,其次加大一线护理人员的表彰力度。在山东,本科、专科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奖励标准将提高,与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实际工作满3年后分别给予2万元和1.5万元的一次性补助。设立“齐鲁敬老使者”评选制度,入选者纳入省高层次人才库,每人每月给予1000元政府津贴。省级对取得养老护理员技师、高级工职业资格的护理员,分别给予2000元、1500元的一次性补助。

  虽然辛苦,可是王娟觉得,这个行业给了她很大的成就感。“赵奶奶会经常让我陪她聊天,每次赶我走,当我真走了以后,她就会说软话,让我留下,让我很感动。”张静记得,在陪着周奶奶玩小鼓时,老人突然哭了起来:“我谢谢你们,比我孩子还要照顾我,没有不管我。”

  张静觉得,这是别的行业没法带给她的。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陈玮 宋立山)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徐坤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