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线上造房子像搭积木 成本倒逼青岛住宅产业化

2014-05-21 07:13:00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张晓帆 宋弢
分享到:

记者看到,楼房的主体建筑不是传统的在现场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而是由一块块完整的墙板拼接挂而成。万科东郡工业化项目负责人李永荟说,该施工项目是万科在山东的首例住宅工业化项目,项目外墙、阳台、装饰板、楼梯均采用“PC(预制混凝土构件)结构体系”构件。

造房子像搭积木
  5月10日,记者来到万科东郡工业化施工场地:没有大批的施工人员、外墙脚手架和常见的蓝色外网,也没有大量的钢筋棚、沙堆,在施工的工业化楼前,除了一排待吊装的构件外,再没有任何建筑材料,整洁的花园式管理现场内,楼栋简洁的外立面就像已经投入使用的建筑一样。
  记者看到,楼房的主体建筑不是传统的在现场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而是由一块块完整的墙板拼接挂而成。地板和屋顶也是由一块块现成的板材拼接而成。楼梯、阳台是“现成的”,从工厂运来后直接“镶”进去了。
  万科东郡工业化项目负责人李永荟说,该施工项目是万科在山东的首例住宅工业化项目,项目外墙、阳台、装饰板、楼梯均采用“PC(预制混凝土构件)结构体系”构件。目前主体结构已完成了70%,明年上半年住户就可拎包入住。
  “所谓住宅工业化,即工厂化、工业化流水线的方式生产楼梯、墙体、外墙面砖、窗框、浴室等部件,将部件运输到项目现场后拼装组建成整体住宅。建造过程就像搭积木、造汽车一样,建筑工人更像是厂房里的安装工人,这是巨大的行业变革。”李永荟说。
  楼房采用建筑工业化模式后,房屋的墙壁、屋梁、楼梯等构件,不必在即墨的工地现场浇筑,而是全部交到城阳区棘洪滩街道的青岛新世纪预制构件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车间内生产好后直接运到工地,在施工现场机械化拼装。
  消费者怎么看这种“新型房”?记者从购房者名单上随机联系了一位房主刘先生。“我们一家之前看过样本房,感觉很结实很结实,尺寸外观较传统精细化程度高,每平方均价6500元,和周边相差不大。不过,也有墙体不能砸的顾虑。”
  李永荟说,因采用了工业化的方式建造房子,使得房屋的质量明显提高且稳定均衡,如果现场浇筑住宅的误差以厘米计算,那么产业化住宅的误差仅以毫米计算,粘合构件的专用胶强度甚至超过了混凝土,这让产业化房屋的质量不逊于目前的现浇住宅;施工的效率也大大提升,并且降低了对工人劳动力的依赖程度——这就是万科目前所倡导的“两提一减少”:减少垃圾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节约。他说,万科东郡项目如果按以前那样施工,需要200多个工人,实现工厂化预制、现场化拼接后,只需要五六十人。
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青岛新世纪预制构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忙着各种组装工作,有组装墙体的,有制作楼梯的,还有组装配套小组件的……用公司老总孙学明的话说,他们这是“在流水线上造房子”。
  在浇筑墙体的操作台上,技术人员曹敬翎正在和工友一起向墙体模具里浇筑混凝土,“我们正在做楼房的墙体,在模具里经过组装模具、两次浇筑混凝土、铺放保温层等几个程序,24小时就能制作好一个墙面。”
  这种钢筋混凝土“三明治”墙板,可以直接做建筑围护结构使用,在生产的过程中已经将保温板与墙体复合而成,由于采用钢模板定型浇筑,外观尺寸准确,表面平整,可直接刷涂料,不用再像通常盖房一样采用现场钢筋绑扎,支模、拆模、墙体再砌筑,抹灰、保温、涂料等复杂工序。“工业化的成产方式除给住宅做构件外,还生产围墙、景观构件、道路箱涵等,生产方式的转变大大提高了效率。”曹敬翎说。
  北京中建建筑设计院山东分公司规划师赵新阳告诉记者,住宅产业化的正式提出,始于199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该意见要求用现代科技对传统的住宅产业进行系统、全面的改造。尽管已经发展了十余年,但与国外的差距依然很明显。
  赵新阳说,目前,青岛住宅产业化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工地仍在继续使用传统的建造住宅的方式,“传统的建筑方法是先挖基坑,然后再一砖一瓦地盖起来,其间穿插钢筋混凝土,资源浪费比较严重,对环境破坏也很大,住宅产业化对于绿色建筑是在做减法。”他说,住宅产业化可以带动设计、招标、造价、质量验收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
成本倒逼住宅产业化
  尽管我国1998年起陆续出台了住宅产业化的相关政策,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却来自于市场的倒逼。
  “劳动力成本上升是装配式住宅普及的主要动力,近几年劳动力成本年均增长高达14.8%,加上频繁出现的用工荒,倒逼了住宅产业化。开发商选择传统施工方式的空间会越来越小,传统的劳务涨价、质量不可控还在加剧,传统施工的报价越来越高,开发商未来承受不了,自然要接受标准化的建造。”李永荟说,现在建筑业人力成本已经与工厂化生产接近,达到了成本平衡点。
  城阳区质监站副站长孙明基告诉记者,建筑工人不用再冒着严寒酷暑当“蜘蛛人”,而是进工厂当产业工人。不过,目前住宅产业化的施工成本还高于传统的建筑模式,“工业化的一个条件就是规模化,没有规模化的工业化,成本会极高。”
  李永荟说,1999年,万科成立了建筑研究中心,开始了住宅产业化的探索,2008年万科的第一个住宅产业化项目——上海新里程,作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首批工业化住宅,进入了市场。目前,住宅产业化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
  今年3月,国家级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发布,并将于今年10月起正式施行。此外,我省于去年11月正式启动了装备整体式住宅建筑体系技术规范编制工作,标准有望今年上半年前编制完成。“在设计、施工方面,住宅产业化建筑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没有生产规范,只能借鉴传统的规范。规程的出台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提供了工程设计、验收的技术支撑。”李永荟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王晓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