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村社共建鼓了农民腰包 集体增收1200余万
△上图为曹家庄子蔬菜批发市场。今年以来,莒南县道口镇供销社和曹家庄子社区服务中心合作建设40个高效蔬菜大棚,村集体增收10.05万元,户均增收3万元。
□王洪涛 付金伟 报道 △上图为曹家庄子蔬菜批发市场。今年以来,莒南县道口镇供销社和曹家庄子社区服务中心合作建设40个高效蔬菜大棚,村集体增收10.05万元,户均增收3万元。
□记者 王洪涛 实习生 王晓霞 通讯员 付金伟 报道
本报莒南讯 12月6日,记者来到莒南县道口镇曹家庄子社区服务中心,只见社区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文化活动中心等一应俱全,年交易量1000万公斤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内人来车往。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洪凯说:“前几年主要靠几十亩的果园地,每年集体收入不到2万元,今年开展村社共建以来,我们村集体增收10.05万元,高效大棚户均增收3万元。”
据了解,道口镇供销社和曹家庄子合作,由村集体和供销社按照12.5:87.5的比例共同出资50万元,建设了占地20亩的道口镇曹家庄子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双方根据参股和出资比例,进行利润分红。村社共建实现了合作三方——供销社、村集体和农民三赢的效果。
“这是一种基层供销社+村级党组织+合作经济组织三位一体的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工作新模式。”莒南县委书记陈一兵介绍。
莒南县坚持服务体系向田间地头延伸、组织体系向村级向基层经济组织延伸,确定了农产品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区服务中心、流通网络、批发交易市场五大类共建项目,有效破解了农民增收难题。截至目前,莒南县已实施优质农产品基地共建项目87个、合作社共建项目732个、社区服务中心共建项目69个、农村现代流通网络项目165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28个,带动村集体增收1200余万元。
大店镇五龙官庄村村民原来最头疼的就是1800多亩草莓的销路问题,大店供销社看中了这里草莓的好品质,与该村合作成立了永益草莓专业合作社,860多户村民加入到合作社中。随后,村委会、合作社、供销社按照2:5:3的比例共同出资200万元建起了草莓批发市场,对接京、津、沪、晋等省市的数百家市场。随后,三方又通过集体入股、土地流转、房屋租赁等方式,建设了400亩的草莓种植基地、草莓加工厂以及农资超市等,形成了一条草莓生产、销售产业链,每年销售2万吨草莓,这个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草莓种植专业村。
为提高合作社的组织带动力和凝聚力,在实施村社共建中,莒南县着力促进供销社、村集体、合作社三方双向人才交流,选派供销社、合作社中优秀技术人才到村“两委”任职,在合作社中设立党支部,由村集体、供销社互派党员任职。截至目前,全县实现村社交叉任职27人,其中县供销联社到村任职2人,基层供销社到村任职13人,村“两委”成员到基层供销社任职12人。
原标题:莒南:村社共建鼓了农民腰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