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总结14类电信诈骗术 不听不信不转账

2012-03-26 08:17:00    作者:高丽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电信公司 诈骗犯罪 警方 王某 李某
[提要] 3月25日,四方公安分局会同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在四方区一家商场前举行法律知识宣传活动。公安机关根据公众提供线索破获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每逮捕一名犯罪嫌疑人,奖励举报人800元,每刑事拘留一名犯罪嫌疑人,奖励举报人600元;每治安拘留一名犯罪嫌疑人,奖励300元。
  半岛都市报3月25日讯(记者 高丽 实习生 贾偲麟 通讯员 董冬) 3月25日,四方公安分局会同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在四方区一家商场前举行法律知识宣传活动。警方结合本市发生的多起电信诈骗案件总结了14种电信诈骗术,提醒市民遇到类似情况要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

  说起电信诈骗,有不少市民表示曾经收到过骗子的短信、电话或者电子邮件 。“我就收到过好几次让我汇钱的短信,不过我一看就知道是骗子。”市民孙先生说。

  当天在现场,警方将14种电信诈骗案例制作成展板,吸引了不少市民观看。“今年以来,四方区共发生了10多起电信诈骗犯罪案件,包括网络诈骗、低息贷款诈骗等。”四方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王岩介绍说,从这些案件的受害人来看,覆盖了各个年龄段,网络诈骗针对喜欢上网购物的未成年人,贷款诈骗针对需要贷款的中年人,冒充政府工作人员诈骗主要针对老年人。

  此外,记者了解到,警方有奖鼓励市民举报犯罪,市民可拨打110,或者登录市公安局刑事犯罪有奖举报网站(www.qd110.gov.cn),以及邮寄信函、当面举报等。

  公安机关根据公众提供线索破获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每逮捕一名犯罪嫌疑人,奖励举报人800元,每刑事拘留一名犯罪嫌疑人,奖励举报人600元;每治安拘留一名犯罪嫌疑人,奖励300元。公众提供线索,协助公安机关抓获网上逃犯的,按网上公布金额奖励,没有公布金额的奖励500元。

14种常见电信骗术

  1 号码欠费

  40岁的李某在家中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电信公司工作人员,声称李某在济南登记的一部固定电话已经欠费,要其立即报警,并称帮助李某将电话转至济南市公安局。通话中,济南市公安局“民警”说要冻结李某所有账户,待李某转账后发现被骗。

  2 冒充工作人员

  市民孙某在家中接到自称厦门某银行的电话,称孙某在厦门办理信用卡透支消费,要求他将所有存款转存到某银行的安全账户内。孙某按照所谓公安部门要求,将所有存款数十万元转存至对方要求的账户后,发现被骗。

  3 汽车房产退税

  市民赵某接到一个自称国家税务总局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对方告知赵某他刚买的车享受国家退税政策,让其联系一个“4006”开头的服务电话。赵某根据对方要求提供了银行卡号和密码。之后,5万元钱被取走。

  4 假冒熟人求助

  受害人李某在家中接到一个外地号码打来的电话,对方自称是其广东的客户,因嫖娼被公安机关抓获,让李某往一个农行账号汇5000元交罚款。

  5 推荐炒股信息

  35岁的张某在网上发现某证券公司网站宣称推荐股票并保证50%的收益,张某与网站上自称“刘老师”的一男子电话联系,根据对方提示,张某向对方指定账户汇入“入会费”和“押金”,得到500元收益后又向该账户汇入5万元,但此后“刘老师”关机了,张某才发现被骗。

  6 你中奖了

  王某上网时发现一条信息:在腾讯公司十一周年挖宝庆祝活动中,他中了二等奖,奖品为现金58000元和笔记本电脑一台。王某遂按照网页提供的信息与对方联系兑奖,对方先后以交保证金、个人所得税、奖金激活资金等名义,让王某向其提供的银行账号上汇款。王某分四次向该账号共汇入35100元。后再与对方联系时,对方称还要交钱。王某此时才发觉上当。

  7 倒卖走私车

  受害人侯某在即墨看到一个低价出售海关走私汽车的广告,便用丈夫的手机与对方联系要买车。侯某丈夫离家前往看车后不一会儿,侯某就接到丈夫手机号码打来的电话,说车已验完让其汇钱。侯某便将8000元汇至对方账户,丈夫到了目的地之后却并未见对方的人影,之后夫妻两人发现被骗。

  8 提供低息贷款

  宋某在上网时发现一条低息贷款的信息,于是打了电话过去,说想贷款2万元。宋某将个人资料通过电脑发给对方,之后按照对方要求到银行汇款1000元,当对方提出再汇2000元贷款保证金时,宋某才反应过来自己上当了。

  9 银行卡消磁换号

  郭某收到生意合伙人何某发来的一条手机短信,让其汇60万元到其农业银行账户上。一小时后,受害人又收到另一手机号码的信息,称“银行卡已经消磁,请把钱汇到一新账户上,开户人牛某”,郭某误认为此信息是何某所发,未经核实便汇入60万元。经联系何某后才发现被骗。

  10 征婚交友

  女子邱某通过征婚启事认识一名自称“王某”的深圳籍男子,两人只是通过电话交往了一段时间,并未见过面。突然有一天,王某打来电话说自己在哈尔滨机场被扣留,向邱某借钱。邱某分三次给王某汇去61480元后发现被骗。

  11 回电话骗话费

  本市某单位多名职工的小灵通电话(号码接近)同时收到同一手机号码发来的短信,内容为:“我今天要走了,想了好久还是决定不给你打电话,你拨12×××××××按2键我给你点了首歌,听完后有留言。”回拨发现是信息台。

  12 外地亲友出车祸

  市民杨先生接到一自称外交部工作人员的电话,称他在国外留学的儿子小杨发生车祸急需用钱,杨先生急忙拨打小杨的电话,但一直无法接通。杨先生忽然记起儿子的一名同学,随即给这名同学打去电话,这名同学说小杨正在上课,没出车祸,杨先生总算没有上当。

  13 购物卡陷阱

  市民张女士在利群商场购物时捡到一张面值2000元的购物卡。张某拨打卡上标的服务电话,对方称这张购物卡未激活,需要交500元的“激活保证金”后才能使用,张女士网上汇款后发现被骗。

  14 网络购物

  王先生在网上搜索一家航空订票公司的“400”开头的订票电话,并通过电话联系对方,预订青岛到杭州的往返机票,共计3360元。对方让王先生向农行指定账户汇款,公司收款后方能出票。王先生汇完款,但对方一直未出票,之后发现网上的这个电话是假的。
王晓亮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