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劳动密集型企业渴求"蓝色人才"

2012-03-20 15:51:00    作者:侯健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劳动密集型 企业发展 山东日照 水产加工 水产品加工
[提要] 其实不仅仅是这家水产加工企业,日照市其他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在都在为招人发愁,也在如何留住员工而发愁。日照的水产加工等出口型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在被招工难所困扰着,工人越来越少,年轻人不爱干,工人的工资也在逐渐增加,这些都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日照正在大力发展蓝色经济,这就需要大量的“蓝色人才”。在政协委员们的提案中就重点涉及到了蓝色职业教育,因为人才推进蓝色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海洋经济是日照蓝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对于日照市的一些水产企业而言,招工难成为了困扰着很多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新招聘的90后农民工不爱干活,累了就请假休息,领导批评严重了,甩头就走人。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饱受招工难困扰的日照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在无奈寻求转型。

  招工有多难?花六千元才招来一个工人

  日照市有多家大型的水产加工型企业,且多为出口型劳动密集型企业。近日,在日照市区一家大型水产加工企业,谈起企业当前发展遇到的难题,该企业总经理助理孙光爵说,是招工难。

  “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农民工的流动性很大,你都不能想象到招工的难处。”孙光爵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每年在招工上的投入都得600多万元。“别看花费了这么多钱,招来人的却不多。”

  孙光爵说,每年大约能从全国各地招聘来五千多名农民工,但是真正能留下来的也就一千多人。“算一算,就会发现花费六千元钱才能招来一个工人,费用太大了。”

  这600多万元是怎么花的呢?据孙光爵介绍,这包括包车接人的费用、对能介绍来工人的人的奖励、给代工老板的返利、员工走访以及公司组织人去全国各地招工的费用等。

  “有了工人,工厂才能加快发展。”孙光爵重点强调了这样一句话。

  为了能尽可能的留住千辛万苦招聘来的员工,这家公司想尽了一切办法。“我们打造一个企业家文化,希望用家的温暖留住员工。”据其介绍,除此之外,他们还每年都包车接送农民工回家。

  其实不仅仅是这家水产加工企业,日照市其他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在都在为招人发愁,也在如何留住员工而发愁。

  市区一家大型企业的负责人表示,为了能最大限度的留住人,他们已经多次给员工提高待遇了。“现在很多一线工人的待遇都比公司的中层干部的待遇高。”

  招来人无虑?90后青年不爱工作很愁人

  千方百计招来员工,并且想尽办法把人留住就万事大吉了吗?孙光爵说,还早着呢。

  “原本以为提高待遇就能留住大多数的人,但是现在看来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孙光爵告诉记者,对于现在90后的农民工来说,提高待遇不意味着就能留住人。

  “每天80元钱,再加上一些考勤奖,一个月下来得有两千六七百块钱。”孙光爵说,这样的待遇还不能让90后的员工们好好干活。

  据其介绍,现在很多90后的员工根本就不把工作当回事,更多的是去享受生活。很多90后员工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工作并不是他们的全部,享受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就甩手不干活了。“有些90后一个月就干十几天的工作,其他时间都是请假出去玩了。要么逛街、要么去网吧上网,要么在租的房子里睡觉,就是不上班。”

  孙光爵很无奈地说,现在上网是绝大多数90后员工每天必需的事情,除了电脑上网之外,手机上网也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并且每个人的手机几乎没有低于千元的。“等到发过工资后,很多90后就不见踪影了。等过了好几天,钱花的差不错了,他们又来上班了。”

  在这里孙光爵还讲了一个故事:他们工厂的一个90后小姑娘在上班时间去网吧上网,在路上遇到车间主任时竟然一点都不紧张。车间主任想叫住她,结果小姑娘根本就不理会。等过了几天没钱上网了,这个小姑娘给车间主任发了条短信,想借500元钱上网,说等发了工资再还。“这令车间主任很无奈。”

  孙光爵是一名70后,参加工作已经十几年,他说,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每天都要加班,工作时间每天都在12个小时左右。“为了能多赚点钱,大家都抢着加班。这种情景在90后眼里是不可理解的,他们没有一个人会愿意加班的。”

  据了解,这家企业为了鼓励员工年后早点上班,规定如果正月初八上班将会补助两千元的返厂奖金,每拖后一天减少50元。结果90后的员工几乎都是在过了正月十五之后才返厂。“我问他们为何不早点来上班,得到的答复是,还没玩够呢,干嘛要那么早来上班啊。”

  敢训人就走?无奈之下招年龄大的工人

  据孙光爵介绍,由于90后员工的独立特性,已经令他们很难管理。这家企业给员工提供食宿,但是有很多年轻人选择在外面租房子住,不愿意住集体宿舍。“租房子住,有独立的个人空间,方便。”一名90后员工这样对记者说。

  “不能批评他们,批评多了就会和你对着干。”孙光爵说,现在的90后青年抵触心理很强,在家娇生惯养习惯了,吃不得苦,受不得罪,动不动就会撂挑子走人。所以他们现在管理员工更多的是表扬、多鼓励。即便是他们做错了,也换个说法,不敢直接当面批评。“本来就缺人,要是员工再被训走了,那企业就更没法正常生产了。”

  招工难,招90后员工更难,即便是招聘来,对他们的管理也很难。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现在日照市的许多水产加工型企业开始大量招聘年龄大的工人了。

  日照市一家大型水产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说,在2002年之前,一线员工几乎都是30岁以下的青年,而从2008年开始,30岁以上的员工逐渐增多。到2010年之后,30岁以上的一线工人已经占据了绝大多数。

  而孙光爵也表示,现在他们企业一线工人以年长的居多。“我们企业有一千五百多名一线工人,绝大多数都是30岁到45岁的工人,90后员工仅仅占三分之一左右。”

  采访中,很多企业都表示,招聘年龄大的工人是无奈之举。“年轻人不爱干辛苦的活,为了企业正常生产,只能被迫招聘年龄大的员工。”一家企业的负责人说,他们将一线工人的最大年龄放宽到了52周岁。“由于要站着在车间做水产品加工,所以年龄太大了,体力受不了。”

  企业咋发展?被迫转型增加自动化作业

  在采访中,很多企业的负责人均表示,如果一个企业的一线职工年轻人居少,那么这个企业的发展肯定不会长久。

  “年轻人有冲劲、有活力、有朝气,是企业的健康发展象征。”一家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现在他们企业的员工年龄结构越来越偏大,这样会让企业逐渐变得没有竞争力。

  日照的水产加工等出口型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在被招工难所困扰着,工人越来越少,年轻人不爱干,工人的工资也在逐渐增加,这些都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再过5年,日照的加工型企业,甚至包括中国的一些加工型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都会越来越小。”孙光爵十分担忧地说,廉价的劳动力是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优势,如果劳动力缺乏,工人工资大幅提高,那么很多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优势也就荡然无存。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生存危机,日照的很多加工型企业开始逐渐转型。“从这两年开始,我们意识到招工难的问题后,就加大了自动化设备的投入,在一些生产环节逐渐减少人工作业。”孙光爵还告诉记者,他们也在产品结构上做了调整,加大高、精、深产品的开发,增大产品的利润。

  “水产加工企业不可能做到不用人工作业,因为其中好多个生产环节离不开人,全自动化生产几乎是不现实的。”孙光爵也很担心,若干年后,即便是加大了自动化生产,由于人员难招,也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这个难题如何解决呢?采访中,很多企业的负责人均表示,这是个很大的难题,不是一早一夕能解决的。(侯健)(完)

王云峰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