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设11个空气监测点 下半年PM2.5纳入监测

2012-03-13 14:40:00    作者:侯嘉伟 崔国栋   来源:胶东在线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监测项目 空气监测 监测点 点位 首要污染物
[提要] PM2.5,又称大气中可入肺细颗粒物,这个自去年起迅速升温的热词,正式进入国家标准,在今年两会上,并再次令公众聚焦城市环保话题。”   据了解,目前烟台市市区共有大气自动监测点位11个,分布在6区范围内,主要包括芝罘区3个、开发区3个、莱山区2个、福山区1个、高新区1个、牟平区1个。

  PM2.5,又称大气中可入肺细颗粒物,这个自去年起迅速升温的热词,正式进入国家标准,在今年两会上,并再次令公众聚焦城市环保话题。山东省明确要求,2012年在全省17个城市144个空气监测点位全面开展环境空气PM2.5监测。PM2.5时代到来,烟台又准备得怎么样了?12日,记者来到烟台市环保局为打探。

  布局11个监测点

  烟台走进PM2.5时代

  12日上午9点,记者跟随烟台市环保局监控中心技术科科长王晓军,来到位于莱山区盛泉工业园的空气自动监测站。爬上五层高的楼顶,一座白墙蓝顶的小房子坐落在空旷的场地边上。 “这里就是监测房,目前这里负责监测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PM10等项目,PM2.5监测设备的采购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预计6月底将全部到位,在安装、调试完成后,下半年将正式投入监测。”

  据了解,目前烟台市市区共有大气自动监测点位11个,分布在6区范围内,主要包括芝罘区3个、开发区3个、莱山区2个、福山区1个、高新区1个、牟平区1个。

  “这些监测站点可不是随便设置的。”王晓军说,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每一个站点的设置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商业区、工业区、居民区等不同的功能区都设有点位,而且,站点既不能故意远离有污染的区域(如设在海边),也不能紧靠局部污染源(如设在烟囱旁),只有这样才能客观的体现全市整体的空气质量状况。“未来,这11个点位将进行仪器升级,肩负起监测PM2.5的职责。

  可吸入颗粒物为主要污染物

  吸一口气PM2.5颗粒占一半

  一口气,看不见,摸不着。这里面包含了什么样的成分呢?

  “吸一口气,里面包含的成分有很多,它包括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混合气体、水分以及颗粒物杂志。”王晓军介绍说,混合气体里最多的是氮气,占一口空气总体积的78.09%,其次是氧气,占一口空气总体积的20.95%,第三位的是氩气,占空气体积的1%,其他的还有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4%左右,另外还有极少量的氖、氦、氢、氡、氙气等。另外,一口空气中,水分子的含量变化最大,大致占空气总体积的0-4%。颗粒物杂志的含量,变化也非常大,主要与当地的汽车保有量、工业污染、地势等有关。

  一口空气中,PM2.5颗粒又占多少呢?“如果以质量浓度来说的话,在PM10里,PM2.5颗粒所占的比例达到50%至70%之间,PM1则又占了PM2.5总颗粒物的50%以上。”王晓军说。

  记者从烟台市环保部门了解到,据“十一五”期间大气监测数据显示,影响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含PM2.5),以可吸入颗粒物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气占全部污染天气的100%。

  从100微米到2.5微米

  让大家感受“繁星闪烁”

  “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的缩写,后面的数字则表示空气中颗粒物的直径。我们目前的监测项目中有PM10一项,其实在PM10之前,我们主要监测的是TSP指标。”王晓军告诉记者,TSP是英文英文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的缩写,即总悬浮微粒,又称总悬浮颗粒物,指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集器在滤膜上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TSP监测的是粒径小于100微米的微小固体颗粒和液粒。从过去的TSP到现在的PM10,再到不久之后的PM2.5,从100微米到2.5微米,我们对监测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

  据了解,PM2.5成因主要是人为排放,包括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建筑施工扬尘等,PM2.5已成为影响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

  “以往环保部门的工作重点主要在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上,这次对PM2.5等二次污染指标的监测,标志着环保部门从过去注重减少排放总量、防治一次污染,转变为更加注重环境质量、防治二次污染。”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虽然环保部门在节能减排上做了大量工作,但这些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似乎很遥远,大家很难感受到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果。2012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努力增加城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这是老百姓能亲身感受到的,监测PM2.5将为治理和改善环境污染提供有力依据。”(侯嘉伟 崔国栋)

王云峰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