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7 08:59:00 我要评论
来源:山东商报丁肇中演讲时不忘“幽默”,用手指玩弄瓶盖
演讲吸引了大批学生,连过道内也坐满了人
诺贝尔奖物理学奖得主、华裔美国科学家丁肇中教授在15日参加完山东大学110周年校庆典礼之后,第二天又马不停蹄地赶了两个场——昨天上午9点的媒体见面会和下午4点的山东大学大家讲坛。面对记者和学子们的“拷问”,丁肇中教授获得掌声最多的不是他所主持的阿尔法磁谱仪(AMS)实验,而是他的六个“不知道”。
本版撰文/记者 徐玉芹 于蓓蕾 实习生 李莎
本版摄影/记者 郑涛
回答
提问
连说6个
“不知道”
“山东大学提出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您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应该怎样定义?”“国内不少大学正在进行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尝试,您对这种培养方式有何看法?”……16日,面对媒体记者和学子们的提问,丁肇中教授先后说了六个“不知道”。而当他一脸认真地吐出“不知道”三个字时,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丁肇中解释说,拿到诺贝尔奖,在场学生都认为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可是像拿物理学奖的,只限于对物理有贡献,绝不代表他对任何领域都有贡献,也绝不代表他对任何事情都有能力。“像您的问题,我完全不知道。我认为我没有资格回答。”丁肇中这种严谨态度,不仅没有让提问人感到尴尬,反而让大家为他的认真而感到钦佩。“丁肇中教授说不知道的一刹那,我很感动。这是真正的大家风范。”山大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小王告诉记者。
笑谈诺奖
评委一时糊涂
我就拿了诺奖
对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丁肇中谦虚地说,“我拿诺奖时比较年轻,而为什么大家比较尊重这个奖?主要是这个奖对物理和科学有决定性的贡献。”
他打趣说,他那时候拿这个奖,可能是诺贝尔奖委员会的人一时糊涂,太冲动了。“从我发现‘J粒子’到拿奖,只有一年半的时间,几乎很少有这种现象。通常拿奖的人都比我大很多,所以这个奖确实对我很有用,给我开了很多的门路,有很多人觉得跟我工作,成功的机会比较多,政府也比较容易支持我。”
还有学生问丁肇中教授老年以后会不会像杨振宁老先生那样回到国内搞科研,对此,丁肇中说,“你已经代我做出了回答”。丁肇中接着幽默地说,“我虽然是1936年生的,但我并不认为自己是‘老先生’。”
谈反物质
赞扬山大研究团队
5月16日,AMS-02探测器搭载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在国际空间站上开始寻找宇宙反物质与暗物质,使得全球掀起了一股“反物质旋风”。昨天的话题,自然离不开AMS(阿尔法磁谱仪)。丁肇中说,在这个项目中,热控制系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AMS-02放在太空离地面420公里的地方,每90分钟绕地球一周,差不多是45分钟见到太阳,45分钟见不到太阳。见到太阳时温度是40度左右,见不到时是零下20度左右,变化得非常快。”丁肇中说,“我们用的是2500瓦的电,在真空里电池是很难放热的。这个仪器将会在空间站上做20年的实验,稳定性非常非常重要。要是做温度太低或太高,仪器就会失效,所以温度的控制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这个热控制系统,就是山东大学程林教授带领的团队完成的。“在把它送上天之前,我们把它放到位于荷兰的欧洲宇航局总部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真空室里模拟太空的情况,结果实验结果和想象是一样的。”丁肇中对程林团队赞赏有加。
日常生活
不参加会议
不担任评委
AMS-02项目共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名科学家参与。如何把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科学家凝聚到一起,共同完成一项工作?有学生就此提问。丁肇中解释说,首先是因为大家认为项目很重要,他们很感兴趣,第二就是他们的贡献他一定会告诉大家。
至于怎样领导大家,丁肇中的回答让人意外。他说自己除了工作以外,和任何人没有来往。“我的学生,我学生的学生,从来不到我家里来吃饭。”丁肇中说,他从来没有请客吃饭活动。“我从来不参与人与人之间的事,这样我判断事情完全是靠物理和技术。”他还幽默地说,“他们之所以都听我的,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做过错的决定。我不了解的东西我不做决定。”
丁肇中说,他的生活比较简单。“除了做实验以外,什么事情我都不做。学校里开会,我是从来不去的,任何人约我参加职业性的会、担任任何职务,我从不参加,也从来不去做评审委员会的委员。40多年里,我100%的时间用于做实验。往往这个实验没做完,就需要为下一个实验准备。”
回应疑问
科学不能
靠投票解决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AMS距离日常生活看上去很遥远。丁肇中教授为何要花16年时间、一定要做这项实验呢?面对学生的疑问,丁肇中回应道,AMS实验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寻找宇宙中的暗物质,另一个目标是寻找反物质组成的宇宙,以证明“宇宙大爆炸理论”。
而面对自己所遭遇的质疑,丁肇中说,“科学的进展是多数服从少数,极少数人把大家的观念推翻了之后,科学才能向前走。所以科学不是靠投票解决的,可能一万人里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人反对你,但不代表他们就是对的。”他说,40多年来,因为他从来没有做过一个错的实验,而且每一个实验都对科学有一点小的贡献,所以到现在,反对他的人就比较少了。
■ 大师印象
老乡
爱吃葱蒜
爱看水浒
丁肇中对故乡山东的第一印象就是,“山东的饭很好吃”。他说:“虽然我离开山东很久了,但是葱、蒜,还有小黄瓜,都是我特别喜欢吃的。虽然现在我山东话不能说了,但是小时候在家里,我的父亲母亲都是山东人,所以山东话给我一种很亲切的感觉。”
丁肇中还提到了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小时候,我很喜欢看《水浒传》。”他顿一下,接着说道:“可是我到山东和山大合作了十几年了,还没有发现有像《水浒传》里那样的人物。”他的话,引来了一阵笑声。
幽默
“J粒子”跟
姓丁没关系
1976年,丁肇中因发现新的“J粒子”,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有媒体有一个误会:以为J粒子就是“丁粒子”,是丁肇中以姓氏来命名的。对此说法,丁肇中进行了“辟谣”。
“J粒子”的发现,推翻了以前所有人的理论,对物理学是一个革命性的改革,“这是我拿诺贝尔奖的原因”,他说道。而取名“J粒子”,与“丁”字没有一点关系。丁肇中解释道:“我以前的实验都是做光的性能,包括到光的能量很高的时候,它会突然变成有质量的粒子。在量子力学上,电流是用‘J’来表示的,所以我命名它叫‘J粒子’。”“假使我姓‘王’的话,也会叫它‘J粒子’。”丁肇中接着幽默地说道,现场一片笑声。
执着
AMS实验
做了16年
有学生提问,丁肇中教授16年来能够始终专注于AMS-02实验,他是如何保持对事物的新鲜感和对科学的好奇心的呢?丁肇中幽默地回答说,“像我这种人,能力是很有限的,通常我只集中精力,只做我能做的事情。”不过,他表示,这与他所接受的教育和父母的努力有很大关系。
“人的习惯、兴趣,是很难说的。我只能说,作为一个科学家,我一向认为自己能力是很有限的,所以只有集中所有时间做一件事情,才有成功的可能。这也可能是我通常做事情只做一件事情,像做这个(AMS)实验,现在16年了,在这个时间里,其他事情什么我都不做。”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