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6 10:03:00 我要评论
李沙娜 来源:齐鲁晚报
▲输油管穿孔后,部分原油外泄,污染了管线附近的绿化带。
外泄的原油被收集到专用编织袋后,运上车拉走。本报记者 郑美芹 摄
本报东营7月15日讯(记者 李沙娜) 15日早5时左右,东营城区北一路739号附近外输油主干管线因腐蚀导致原油泄漏,东辛采油厂一矿十四队立即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会战”,上百人赶到现场收油、维修、维持现场秩序。
上午7时许,记者赶到事故现场时,采油十四队以及其他采油队前来“会战”的石油工人已把部分泄漏的原油用专门的编织袋装好,负责维修的工人正在抢修输油管线,并且有专门人员维持现场秩序,不允许附近村民靠近管线抢油。
在现场忙着装油的宣传干事刘女士告诉记者,城区很少发生输油管线穿孔的情况,这次主要是因为管线老化、腐蚀发生了自然穿孔。
在事故现场负责安全环保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发现油压不稳的情况会及时通知相关部门,所以我们很快都赶到现场,对穿孔处进行了维修,并组织工人收油。”一大早许多石油工人顾不上吃早饭就直接到了现场。
据了解,石油工人在第一时间收完油处理好后,已开始对现场进行清理工作。由于抢修及时,原油泄漏受到控制,避免了穿孔管线附近的绿化带遭受更大的污染。至记者截稿时,管线穿孔造成的原油泄漏总量还在统计中。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