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庙戏台闹市独存

2012-09-18 09:12:00作者: 张彬 周昆来源:半岛网-蓝色快报

图②:从戏台支柱上的对联可以看出,这里曾供奉海神娘娘(妈祖),以保佑渔民出海平安。拆大庙是在1974年夏天,赵安春说,当时负责拆迁的单位是烟台市园林处建筑队,带领工人干活的工头叫刘信升。

  

图①:虽经历数百年风风雨雨,大庙戏台却风味犹存。



  

图②:从戏台支柱上的对联可以看出,这里曾供奉海神娘娘(妈祖),以保佑渔民出海平安。



  

图③:两名老人在大庙前对弈。有了大庙作为背景,对弈的场景更显惬意。



  

图④:即便在当今高楼林立的都市,戏台屋顶上神兽的威严丝毫没有被压下去半分。



  文/快报记者 张彬 图/快报记者 周昆

  在兴隆街上,一座老建筑坐落于广场中央,在现代化居民楼的包围下,显得格格不入但又不失融洽。对烟台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便是天后宫戏台,俗称“大庙戏台”。这座建于明朝的建筑,历经几百年风雨依然完好地保留了下来,2011年,它被列入烟台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近日,北马路拓宽改造二期工程启动后,大庙戏台依然没有被列在拆迁范围内。其实,文革后期,继大庙之后,打砸的斧子已经抡向了戏台,但其最后却幸免于难。戏台背后,究竟有啥耐人寻味的故事?9月17日,土生土长的老烟台人赵安春为记者揭开了谜底。

  □历 经变迁

  戏台成了居民休闲娱乐胜地

  9月17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兴隆街的小广场,远远望去,这个坐落于居民区的小广场再普通不过,最大的亮点便是位于正中间的这座古建筑。石砖青瓦,雕梁画柱,四角翘起的屋脊,整齐排列的石兽……

  下午2时许的戏台上,悠然闲静的生活曲目正在上演。两排不知从哪儿搬来的沙发,两张小方桌,五六个老人围坐一圈,打起了扑克。周围的“看客”也不少,或站或坐,兴致勃勃地观战。也有人不参与牌局,坐在一旁或品茶或闭目养神。戏台后的屋门被一把大锁锁住了,透过门缝向屋内看,里面空空如也,只能看到刷得洁白的四壁。

  大庙戏台始建于明朝,在上面演唱的戏剧曾给无数人带来欢声笑语,历经数百年后依然不失其作用,成为退休老人们的休闲胜地。“对面的群众艺术馆,就是原来大庙的位置。”正在戏台闲坐的刘先生告诉记者。

  “从大庙正门出来,隔着一条北大街,正对着的就是戏台。”1949年出生的赵安春是一名画家,目前在万光古玩城经营一家画廊。他从小在烟台长大,作为老烟台人,对大庙的历史了解颇深。“从大庙正门进去,首先能看到一个香炉,大庙里面共有两座殿堂,前殿里供奉着文财神,殿前一左一右竖着两座石碑,后殿里供奉着海神娘娘。另外,前后殿两侧还各有两个厢房。”为了讲得更清楚一些,赵安春还专门拿出一张草纸,在上面画起了示意图。

  险遭破坏

  整条街的古建筑就剩一个戏台子

  大庙曾经历过两次劫难,一次是在1966年,神像被砸毁,不过房子保留着。而第二次是在1974年,整个大庙都被拆毁了 。大庙拆毁后,戏台成了唯一保留的建筑。虽未被拆毁,但也“受了伤”,被砸掉了一些瓦片。

  在赵安春的讲述里,昔日大庙的构造在眼前铺展开来,不过令人惋惜的是 ,这座规模庞大的庙宇 ,却在文革后期被毁于一旦。上世纪60年代,红卫兵将各大庙里的神像都打砸一通,位于毓璜顶、昆嵛山、蓬莱阁庙内的神像都是在那时被砸毁的。“不过,这些庙里都只毁了神像,大庙连房子都没了,最让人惋惜。”赵安春说,大庙曾经历过两次劫难,一次是在1966年,神像被砸毁,不过那时房子依然保留着,东西厢房还被开辟为阅览室。而第二次是在1974年,整个大庙都被拆毁了。

  “大庙拆毁的时候文革还有两年就结束了,如果能再等两年,文革结束大庙肯定会被保留下来,不至于沦落到现在,连个影也看不到 。”赵安春叹息道,大庙的拆毁是烟台的“一大损失”,是烟台人心中“永远的痛”。

  大庙拆毁后,戏台成了唯一保留的建筑。不过,虽未被拆毁,它也“受了伤”,被砸掉了一些瓦片,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 ,已经经过了相关部门的修缮,赵安春介绍道。据了解,2011年6月,天后宫戏台被列入了烟台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从明代建立以后,这座戏台上不知上演过多少剧目。演员们穿着戏袍、画着戏妆在台上吟唱,拉二胡、敲鼓点的伴奏者坐在一侧,台下挤满了站立的观众,幼时看折子戏的场景至今还存留在赵安春的脑海里。上世纪60年代,红卫兵还曾占用这个戏台子开批斗会。再往后,在上面演出的就越来越少了。赵安春说,原因一方面是台子太小,不适合演出,另一方面随着京剧的渐渐失宠,也没人愿意看戏了,戏台也逐渐闲置下来。

  有此一说

  一起拆迁事故保住了大庙戏台

  大庙的前殿 、后殿都拆毁后 ,拆戏台时接连发生工人跌落的事故。当时第一个工人刚刚站到戏台上,便摔了一跤 ,跌落下来摔伤了 。第二个工人刚踏上戏台 ,又重复了第一个工人的情况。

  大庙在文革中被拆的历史对于老烟台人来说并不陌生,在那场劫难中 ,为何唯独戏台没有被毁坏却仍是个谜。对于其中原因,民间曾有不少猜测,有一种说法称是由于戏台被当做红卫兵的联络处,因此才保留下来。“这纯粹是无稽之谈。”赵安春说,红卫兵建联络处,随便找一处房子就是了,根本没有必要为此特意保存一座旧戏台子。戏台被保留,有着另外的一段故事。

  拆大庙是在1974年夏天,赵安春说,当时负责拆迁的单位是烟台市园林处建筑队,带领工人干活的工头叫刘信升。大庙的前殿、后殿都拆毁后,轮到拆戏台的时候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据说,当时第一个工人刚刚站到戏台上,便摔了一跤,跌落下来摔伤了。第二个工人上去之前,刘信升特意提醒他务必要小心、看好脚下,不过就如同有看不见的人在背后推了一把一样,第二个工人刚踏上戏台,又重复了第一个工人的情况。而实际上,戏台并不高,也并不险峻,真是令人纳罕。这下,刘信升害怕了,当机立断停止拆戏台。之后,相关部门又找过其他的建筑队,但没有一个敢接下拆戏台的活,于是 ,戏台便得以幸存下来。“人还在,为什么让它成为谜呢?”赵安春说,讲这些,就是为了让老百姓们了解大庙戏台得以幸存的真相。

  “这段故事的来源便是当时负责拆迁的工头刘信升,因此真实性不用怀疑。”赵安春说,这个故事是从他的一个朋友于惠宾那里听说的。当年刘信升负责建设烟台市殡仪馆的时候,曾经请于惠宾为馆内的凉亭画画,为此,两人相处了两个月之久,其间,刘信升便向于惠宾讲起了这段往事。

  □大庙缘起

  出海获救,商人建庙感恩

  关于大庙的缘起,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明朝时,一位来自福建的商人驾着船在渤海湾上行驶,不巧风浪大作,船沉了下去,危机之时,商人抓住了一块木板,幸免于难。但由于迷失了方向,不知何处是岸,天色暗下来,商人只能漫无目的地漂在水上。突然,一束光从一个方向照射过来,商人又惊又喜,在光束的指引下,终于一步步划向了岸。商人认为,他的获救是得益于海神娘娘的帮助,于是上岸后立即在岸边建了一座庙,将海神娘娘供奉在内。这座庙就建在为它指引方向的光束发出来的位置,即现在的大庙。

  这段故事后来被刻在了大庙进门左侧的石碑上。“掌管大海的神灵 ,南方人叫妈祖,北方人叫海神娘娘。”赵安春介绍道,古时烟台很多人都以打鱼为生。“那时候不像现在,出海前能看到天气预报,出一趟海是满载而归还是丢了性命完全要看老天爷的脸色。”赵安春说。

  每年秋季 、春季开海的时候,也是大庙香火最旺的时候。赵安春说,渔人们很信海神娘娘,几乎所有人出海前都会来大庙烧香,那段时间庙里的香炉里香火一直不断。

  其实,不止渔人,大庙在所有烟台人的眼中都是一处神圣之地,“从来不敢说这个地方的坏话。”每年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前来大庙祈福烧香的人络绎不绝。“那时候,摆摊的也都出来了,鞭炮声噼噼啪啪响个不停,烟台人都凑到这来玩,整条北大街都十分热闹。”

  □昔日繁华

  大庙正门曾是城区中心

  “从1948年烟台第二次解放到上世纪60年代,大庙及北大街一带都算得上市区最繁华的地方。”赵安春说,大庙还在的时候,计算市区到福山、牟平等县区的距离都是以大庙的正门为起点 ,由此可见,当时的大庙正处于烟台市的中心位置。1959年,烟台市第一次通公交车的时候,唯一的一条线路是从长途汽车站到新中国电影院,中间便经过西大街。

  “王八的驴来王八驴来看,你爷爷在这拉洋片。”赵安春说,小时候大庙前经常有拉洋片的手艺人,每次表演前都要以这两句开头。拉洋片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搬来一个木箱,一边讲故事,一边拉动箱外的拉绳,木箱外的图画随着故事情节一张张地变动。“拉洋片的人讲故事用的不是现在的普通话,而是通篇用一种曲调唱出来。”说着,赵安春试着轻声地哼唱着开头的两句。“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搬个小板凳,花5分钱看一场拉洋片是那个年代的孩子们莫大的乐趣。

  除此之外,上世纪50年代的烟台还有表演木偶戏的手艺人,看一场1毛钱。赵安春说,当时烟台手艺人并不多,不过大庙却是这些人的聚集地。由于当时刚建国不久,一些人还能凭借老手艺赚钱,到了上世纪60年代,人们大多数都能找到工作,这些老手艺人也渐渐消失了。

  除了拉洋片和木偶戏,还有糖球、糖瓜、糖葫芦…… 赵安春说,那时候大庙前的小吃可谓应有尽有,1毛钱1大碗的脑饭,当时很受欢迎,不过现在已经很少能喝到了。

  □拍进电影

  电影《侦察兵》在这里取景

  “《侦察兵》当年就在咱这拍的。”提起这件事,很多老人都一脸自豪。拍摄于1973年的老电影《侦察兵》,讲的是解放丰城的故事,丰城位于四川,但是电影里的很多外景都是在烟台大庙一带拍摄的 。剧组拍摄的时候,很多人都专门跑到大庙来看,围观的人中就包括赵安春。当时他正在一家工厂里上班,由于对拍戏很感兴趣,工作之余经常凑过来看。关于观看拍戏,他讲起了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

  当年剧组的大客车就停在戏台的东边,演员有时候会在车里化妆休息。这部电影的主角王心刚是当时很多女孩的偶像,大家都想跟明星近距离接触,无奈拍摄区却被封锁,派了警察看守,不让外人进入。有两个家住附近的女孩耐不住性子 ,为了见偶像一面,从窗户里跳出来,蹿上客车。这两个女孩其中一个姓王,是附近商店的服务员。剧组的人开始很警惕,得知她们没有恶意后,还是让她们与王心刚见了面。

  《 侦察兵》的故事情节已被人们淡忘了,对于烟台人来说,这部电影最大的价值便是保留了烟台大量老建筑影像,可作为珍贵的历史记录。令赵安春印象深刻的是 ,拍摄群众欢迎解放军进城的画面中 ,还能看到烟台老店铺瑞蚨祥和鸿记茶庄。“找来那部电影看一看,就能看到老烟台是什么样子了。”曾经有人称大庙拆毁于上世纪60年代,这部拍摄于1973年的电影中保留的大庙影像也可作为驳斥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

责任编辑:隋乔
分享:
更多

本文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