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传统老粗布织出新商机

2011-10-10 10:00:00    作者:李莎娜 李金金   来源: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老粗布 稻庄 床单 村民 织布机 码头镇 手工费 轧花 新石器时代 纺线
[提要] ”  说起老粗布的优点,村民徐双蓝打开话匣子,“有说不完的好处”。”徐双蓝指的是一个红色花纹、淡黄色花边的床单,花纹鲜艳,质地光滑,像是刚用了没多长时间,徐双蓝告诉记者,这个床单用了已经三年多了。”  徐双蓝说:“老粗布帮村民挣了不少钱,有老两口十个月挣了7000元手工费。

村民正在用老织布机织布

  本报记者 李莎娜 李金金

  在织布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布匹的各式花样常常让人们目不暇接,复古的老粗布也成为人们追捧的新时尚。然而老粗布是怎样织成的,很多人却并不知道。近日,记者走访了东营广饶县大码头镇,这里传承了几辈人的老式织布机仍在使用,同时,人们也创造出了新技术和新商机。

  过去织新衣需72道工序

  正在忙着“牵机”的大码头镇村民徐良玉说,老一辈流传下来的说法就是经过72道工序才能织成一件衣服,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综、闯杼、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了机等大小72道工序。但所需技术已经改进,所经过的程序仍有几十道。“现在没有了轧花、弹花、纺线、打线的过程,可以直接从纺纱厂买线,给我们省去很多麻烦。”她说。

  据徐良玉介绍,史料记载,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纺纶”,代表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纺织业的雏形。“今天我们看到的织布机大概是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流传下来的。

  床单用三年仍像新的一样

  在广饶县码头镇,一位70多岁的村民告诉记者,老粗布也叫老土布,是码头镇世代沿用的一种手工织布工艺,现在大多数村民家里用的都是老粗布做的床单,她说:“结实,用上十几年都磨不破。”

  说起老粗布的优点,村民徐双蓝打开话匣子,“有说不完的好处”。老粗布采用纯棉纱为原料,全部工艺采用纯手工制作。它质地柔软,手感佳,没有静电,持久耐用。色彩鲜艳不褪色。冬暖夏凉透气性好,不易搓起、不卷边,又因老粗布线粗纹深,整个布面形成无数个按摩点,对人体皮肤还有按摩作用。

  在谈话中,徐双蓝指着自己用的床单问记者:“我用的都是老粗布做的床单,你看这个床单用了多长时间了?”徐双蓝指的是一个红色花纹、淡黄色花边的床单,花纹鲜艳,质地光滑,像是刚用了没多长时间,徐双蓝告诉记者,这个床单用了已经三年多了。

  农闲时织布赚点手工费

  在广饶码头通往稻庄的路上,记者看到了很多小型纺织厂。在稻庄工业园区,记者走进一家丝绸服饰公司,负责人任丛刚介绍,公司2005年成立,最大的特色就是用老式的织布机制作家纺,把老传统发展成新时尚。

  由于原来流传下来的织布机不多且有的已经陈旧不能用,任丛刚就让村子里的木工做了几百台老式织布机,并在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工艺,增加“手工提花”等技术,然后放在附近的高刘、北塔等村。他说:“一个村子放20多台,村民趁农闲的时间织布,织好了送过来,我们支付给村民手工费,然后把这种老粗布加工成各式各样的服装、床单,销路一直很好。”

  徐双蓝说:“老粗布帮村民挣了不少钱,有老两口十个月挣了7000元手工费。”

隋乔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