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照
本站搜索:

黄海海域赤潮分布面积大幅缩小

2012-05-09 09:54:00    作者:张旭东   来源:新华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赤潮 分布面积 白色条带 黄海海域 基层 藻类 单细胞 带状分布 日照港 国家海洋局
[提要] 记者7日乘船随国家海洋局北海监测中心工作人员赴山东日照海域观察赤潮情况,记者看到相关海域赤潮已经大面积减少,仅有零星条带状赤潮可见。

  新华网山东频道5月9日电(记者张旭东)记者7日乘船随国家海洋局北海监测中心工作人员赴山东日照海域观察赤潮情况,记者看到相关海域赤潮已经大面积减少,仅有零星条带状赤潮可见。

  记者7日9时30分在山东日照港乘“中国海监27”船随监测人员赴赤潮海域。大约12时30分时,记者在海面上看到小片的粉红色、沙状漂浮藻类。13时左右,船只抵达卫星监测的赤潮密集区域,记者看到这里仅有一条带状的赤潮,呈砖红色。

  国家海洋局北海监测中心监测人员在途中采取了样本,其中在最密集区采集的样品水质粘稠。记者用手沾了些藻类,发现它们呈微小晶体状,搅动样品缸,液体表面泛蓝色。监测人员告诉记者,在机械力作用下,夜光藻会发光。

  国家海洋局北海监测中心生物室教授李钦亮告诉记者,夜光藻赤潮是一种单细胞原生、漂浮生物,无毒。“即使在海里游泳身体沾上夜光藻,冲洗干净即可,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他说。

  据了解,赤潮形成原因有两类:一是海水富营养化引起,主要是陆地过度排放氮、磷和污水等;二是人类过度捕捞,原来以单细胞藻类为生的动物明显减少,海洋生物链被破坏,这种单细胞藻类就大规模爆发。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6日综合卫星、飞机和船舶赤潮监视监测结果,山东日照附近海域赤潮总分布面积从4日的780平方公里缩小至42.7平方公里,距离日照近岸最近19公里左右。共发现5块赤潮,呈红色,条带状分布。经采样分析鉴定为夜光藻赤潮,平均密度约32000个/升。赤潮海域夹杂部分白色条带,属赤潮消退残留。赤潮分布面积较5日明显减少。

  据了解,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已通报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请其做好责任海域赤潮的跟踪监视监测,及时通知养殖户做好赤潮防范工作。北海分局将继续利用卫星、海监飞机做好赤潮面积确认,开展漂移预测,并对责任海域赤潮进行船舶跟踪监视监测。(完)

隋乔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