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0 11:12:00 我要评论
来源:黄海晨刊在我国蓝色经济整体布局中,山东青岛作为半岛城市群的龙头,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一桥一隧,不仅让青岛拥有了中国北方最长的环半岛黄金链式的滨海大道,而且改变了青岛过去对外主要依靠济青高速向内地辐射的现状。为青岛北上、南下、西进提供了战略支持。
作为半岛城市群的南翼,日照,是青岛南下的必由之路。
桥隧开通后,两市空间距离进一步缩短,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效率将大大提高,这为日照市开展好接轨青岛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可以说,日照市接轨青岛的趋势更加明朗,两市资源共享的条件更加具备。
青岛确定了“一带、五区、多支撑点”的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总体格局。以桥隧开通为契机,青岛正在进行空间布局大调整,“环湾保护,拥湾发展”,以董家口港为中心,以黄岛、胶南为代表的胶州湾西海岸组团无疑成为青岛的“建设重地”。
“胶州湾东岸四方、李沧等老工业区100多家企业正迅速外迁。”青岛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展二鹏介绍,这些企业大都除了迁往青岛各区,潍坊、烟台、日照等青岛周边地市也都抓住机遇,努力吸纳外迁企业。
海洋科技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核心战略。青岛市要发挥青岛的海洋科技优势,争取国家支持,建设海洋科学城,不遗余力打造中国的“蓝色硅谷”。所谓蓝色硅谷,是以海洋为主要特色的高科技研发和产业聚集区。
目前,青岛正在做蓝色硅谷的规划。蓝色硅谷位于青岛的东部,重点设立国际海洋科研中心、海洋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深远海与海洋前沿技术研发中心、海洋生态保护区等4个蓝色硅谷功能区。到2020年蓝色硅谷的框架将全面成形。
青岛市政府在打造蓝色硅谷、发展蓝色经济方面,从资金投入、政策体制创新上,做了很多规划。在未来5年内,青岛市在蓝色经济方面的投资将超过6000亿元,重点建设300个大项目,包括海洋产业、临港产业和涉海产业。今年4月,青岛市政府还与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设立国内第一家针对蓝色经济的产业基金——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基金,基金规模达100亿元。基金主要对准备上市的企业和高端产业企业进行直接股权投资。同时,这些资金还会投向蓝色经济区重大园区的开发建设和一些重大项目。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