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青未了>闻香

那些爱铁路的人和事

2013年04月09日 13:41作者:来源:齐鲁晚报

一些爱着铁路、把自己的生活融入到铁路之中的人,在不断延续着关于铁路这个百年故事的梦想。洪志文先生曾任总编辑的《铁道情报》杂志,创刊于1989年3月,主办者是台湾交通大学铁道研究会,是全台第一份铁道社团的出版物。

  一些爱着铁路、把自己的生活融入到铁路之中的人,在不断延续着关于铁路这个百年故事的梦想。
  台湾有一帮爱铁路的人,他们把自己对铁路的挚爱转化为一种社会公益行动,保住了大量的铁道建筑遗产,推动了台湾铁道文化的大发展。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台南大山书店就印刷出版了《火车铁路图鉴》,这是日本人竹岛纪元撰写的一本关于火车与铁路的普及读本,读者主要是上学的孩子。另外,还出版发行了《蒸汽机关车图鉴》一书,也是给孩子们的启蒙书籍。这两本普及读物,对台湾铁道迷童年时期的启蒙起到了很大作用,至今为铁道迷和藏书者追捧。受此影响,后来陆续出版发行了一大批关于火车和铁路的书,如《台湾铁道传奇》、《台湾火车的故事》、《阿里山森林铁路纪行》、《台湾铁象》、《台湾古老火车站》、《珍藏世纪台湾铁路》等,形成一股铁道文化书籍出版风潮,启蒙了很多铁道爱好者对火车和铁路的兴趣。
  说到这些铁道文化书籍的出版,就要提到一位叫做洪志文的先生。他对自己的介绍是:2岁时第一次搭火车爱上了台铁标志,4岁时开始玩火车模型,5岁开始收集火车票,12岁车票收集达到5000张,18岁坐火车走遍当时台湾所有的铁路,20岁开始发表铁道文章,曾任《铁道情报》的总编辑。这位具有大气科学博士学位的台湾师范大学地理系的教授,利用业余时间写出了十几本关于铁道的书,前面提到的就有好几本是他的作品。尤其是《台湾铁道文化志》在台湾影响非常大,他在书中提出的“珍惜台湾的铁道文化”,引起共鸣,也从而使之成为畅销书。 
  洪志文先生曾任总编辑的《铁道情报》杂志,创刊于1989年3月,主办者是台湾交通大学铁道研究会,是全台第一份铁道社团的出版物。开始只提供给校内外铁道研究者发表研究心得,使其成为彼此沟通、信息交流的平台,是台湾所有铁道新情报的唯一媒介。在这里还必须提到一个人,那就是《铁道情报》的第一任总编辑苏子嘉先生。他白手起家,把《铁道情报》一手发展起来,可是只有半年时间,他就在铁道采风的时候被行驶的火车撞上,不治而亡。苏子嘉先生是台湾铁道文化的忠实追随者、打造者,喜欢铁路,深爱火车,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火车。他去世后,台铁以赠送的形式给他的家人50000元台币的慰问金,他的父母全数捐给了交大铁道研究会,成为这个火车社团的第一笔经费。在不少台铁火车站和纪念馆,都摆着《铁道情报》,采取自己拿自己付钱的自助方式,让每一个铁道迷得到自己喜欢的杂志、贡献自己的力量。在铁道迷的共同努力下,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成为一种时代的印记。
  要使铁道文化在社会上形成一股力量,社团组织作用巨大。全台第一个火车社团1986年诞生在高雄中学,而这个社团的主力两年之后升入交通大学,又带动了交大铁道社团的成立与发展。在交大铁道社团的影响、刺激下,不久台湾大学又成立了自己的铁道组织“台大铁道暨火车演习社”,简称“台大火车社”。这些社团每年都组织一些铁道迷到各地采风,宣传铁道文化,呼吁当局保护铁道遗产。二十几年下来,铁道社团的作用越发显现,台湾各地保护铁道遗产蔚然成风,一大批创意园、博物馆建成,成为人们温故知新、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各类铁路社团的兴起,促使铁路文化协会在1995年10月应运而生。这是一个没有官方色彩、纯民间的铁路研究、保护、推广的团体。那些爱铁路的人聚集在一起,举办知性、有内涵的活动,鼓励大家珍惜身边的铁路资源,不让这些珍贵的铁路文化资源不明不白地被毁弃。铁路文化协会把各类铁路社团拢合在一起,发挥团体的作用,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台湾铁道网、半线铁道文史工作室、南方公园,使一些新一代的铁道迷有了不同的交流平台。
  就是他们,一些爱着铁路、把自己的生活融入到铁路之中的人,在不断延续着关于铁路这个百年故事的梦想。我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两岸同根同生,真的希望能携手把我们共有的铁路资源保护好、挖掘出来,惠及更多爱铁路的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宝才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