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未了 > 闻香

王渔洋《手镜》启世

2012-04-05 09:19:00    作者:王心睿   来源: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王士祯 手镜 家训 勤政尽职
[提要] 但是在王渔洋的文集中,却查不到这部名曰《手镜》的著作。近日,位于其家乡桓台的王士祯纪念馆将一直珍藏的这部著作的手迹石刻拓本首次展现在世人面前,王渔洋对儿子的谆谆教导成为今日廉政教育的好教材。

王渔洋《手镜》手迹拓本与游客见面。

    在历史上的齐鲁名士中,王渔洋(王士祯)可以说是一位光耀古今、影响深远的文化名人。在他众多的诗文著作中,有一本名叫《手镜》的著作比较特殊,但是在王渔洋的文集中,却查不到这部名曰《手镜》的著作。近日,位于其家乡桓台的王士祯纪念馆将一直珍藏的这部著作的手迹石刻拓本首次展现在世人面前,王渔洋对儿子的谆谆教导成为今日廉政教育的好教材。
  □王心睿
    史载,王士祯(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清初著名诗人,康熙朝“一代诗宗”。清顺治十四年(1657)进士,初官扬州推官,入为部曹,转至翰林,任国史副总裁、刑部尚书。康熙四十三年(1704)罢官归里。工诗词,论诗创神韵说。他一生著述等身,至老不倦,作品多达36种560余卷,为世人留下了浩瀚的诗文巨著。
  然而在他众多诗文巨著中,有一本名叫《手镜》的著作比较特殊,然而笔者曾遍寻渔洋先生的文集,却并没有找到这部著作。那么,这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这部著作究竟特殊在哪里呢?
  一日,笔者来到了提升改造后的桓台王士祯纪念馆(馆址忠勤祠)。此时虽然是初春,但整个馆内却一片生机,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齐鲁望族展厅,在这里,我们找到了答案。展柜中,《手镜》石刻拓本带着主人的神韵摆放其中,显得安静祥和又令人瞩目。
  据王士祯纪念馆讲解员介绍,《手镜》共有24帖、3009字,其书法高秀俊逸,为渔洋先生的手迹。全册分序言、正文、跋语三部分。单帖高约24厘米,宽约15厘米,每帖8行,每行1-16字不等。
  事实上,在王渔洋的文集中,根本就查不到这部名曰《手镜》的著作。既然查不到《手镜》,那么这部手迹拓本是怎么流传至今,又怎么会到这里的呢?
  王士祯纪念馆馆长许志光告诉我们:“这部《手镜》先是流于真州某人家中。道光丁酉年(1837)钱塘人金守楷得之,如获至宝。因为渔洋先生的书法作品世人所见甚少,何况这本小册子又是传示父训,告诫为官之道,得之胜隋侯之珠、和氏之璧。金守楷请甘泉王临川先生摹勒上石,以流传后人。民国三年秋,王渔洋的八世孙王亿年任河北任县县长期间,得到此拓本,因担心此帖散失,就托坊间制版石印印刷。我们王士祯纪念馆馆藏的这组拓片即是。原碑和原拓片皆无从查找了。《手镜》既有文物价值,又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是一件难得的文化珍品。这部馆藏《手镜》拓片原来一直藏于深闺,这次改陈,首次将这些珍贵文物展示在世人面前,成为廉政教育的好教材。”
  翻开《手镜》首页,便是王渔洋所写序言。仔细研读发现,《手镜》序言竟是王渔洋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二月十二日为其子王启汸所书的家训。
    “康熙三十六年七月,王启汸出任河北唐山县令。时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身居高官要位的王渔洋,对儿子以一介书生出任县令,特别放心不下。他深知为官的责任和官场的险恶,怜子之心,时时萦绕。于是亲书《手镜》箴言五十条交给儿子,让其‘置座右’,‘披玩而从事焉’。镜子能忠实地反映真实世界,如同一双明辨善恶的慧眼,一切魑魅魍魉在它面前都无法遁形。渔洋先生希望自己朴实无华的50条教诲像一面‘正容镜’,能够时时为做官的儿子正容、正心,因此取名《手镜》吧。”
  山东大学教授王小舒在《评蒋寅的<王渔洋事迹征略>与<王渔洋与康熙诗坛>》一文中分析道:“王渔洋一生与仕宦相始终,官一直做到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而且颇有政声。有人以为,这是渔洋人生的一个重要亮点,值得大肆张扬之。这实属肤浅的看法。王渔洋受家庭影响,确有勤政尽职的观念,但这仅仅是一种基本素质而已,身处明清鼎革之后、经历家国劫难的渔洋,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和全部兴趣都投放在了文学活动中,文学成为他人生的真正亮点。”
  虽然王小舒的分析不无道理,但一生清正为民的王渔洋还是践行着他“不负民即不负国,不负国即不负所学”的为官之道。综观《手镜》,最能体现王渔洋“清、慎、勤”的为官思想。
  “皇上御书赐天下督抚不过‘清慎勤’三字。无暮夜枉法之金,清也;事事小心,不敢任性率意,慎也;早作夜思,事事不敢因循怠玩,勤也。畿辅之地,果为好官,声誉易起。如不努力作好官,亦易滋谤。勉之,勉之!”从这段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在王渔洋长达45年的仕宦生涯中,《手镜》又何尝不是他为官数十年来立身处世之本的总结呢?他不仅自己洁身自好,而且以同样的标尺要求初入仕途的儿子。由于王启汸恪守父训,因此,王启汸身后二百多年,民间依然传颂其洁己爱民的美德。

李润杰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