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岛
本站搜索:

涉牌涉证违法专项整治启动 套牌车将被全国"通缉"

2012-08-29 08:06:00     作者: 刘鹏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套牌车 通缉 交警部门 违法车辆 被套牌 违法信息 全国联网 违法犯罪 专项整治 交通违法
[提要] 对物流集散地、居民区、停车场、建筑工地,机动车品牌销售店、二手车交易市场、车辆修理厂、报废车回收企业、汽车美容装饰网点进行拉网式排查。交警部门成立专门的查车小组,建立完善查缉机动车涉牌涉证违法行为的联系协作机制,跨市查缉、布控、堵截联动。
  半岛都市报8月28日讯(记者 刘鹏 通讯员 陈刚 栾心龙)28日,记者从市交警支队了解到,从28日起,全市交警部门启动涉牌涉证违法专项整治行动,正式启用全新的套牌管理系统,套牌车辆一经举报或查证,连同其产生的违法记录全部录入这一系统,全国联网进行“通缉”。

  此次集中整治行动,重点查处群众举报的涉嫌假牌套牌机动车 、遮挡和污损号牌机动车 ,涉嫌使用冒用他人驾驶证的大货车,长期在青岛行驶的悬挂外地车号牌的机动车,多次补牌补证、未粘贴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交通违法记录多且未处理的机动车。在城市和高速公路、国省道重点查处套牌、假牌、假证等违法行为;在城郊接合部、农村和县乡道路重点查处驾驶无牌无证、假牌假证、拼组装和报废机动车上路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号牌或者使用其他机动车号牌(以下简称“假牌套牌”)、无牌无证、使用伪造、变造驾驶证或者冒用他人机动车驾驶证等涉牌涉证违法行为。同时,对物流集散地、居民区、停车场、建筑工地,机动车品牌销售店、二手车交易市场、车辆修理厂、报废车回收企业、汽车美容装饰网点进行拉网式排查。

  此外,交警部门成立专门的查车小组,建立完善查缉机动车涉牌涉证违法行为的联系协作机制,跨市查缉、布控、堵截联动。对涉牌涉证违法行为,依法扣留违法车辆,对驾驶非法拼装和报废车辆的,在依法强制报废机动车的同时,依法吊销驾驶人的驾驶证。对伪造、变造、买卖机动车行驶证、登记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有盗抢、走私嫌疑的机动车,分别移交刑侦、海关缉私部门查处。同时,交警部门将会同治安、刑侦部门和派出所,联合对居民小区、公共停车场、背街小巷等区域进行一次集中清查,主动发现涉牌涉证违法车辆,联合查处制假、贩假窝点和违法犯罪团伙。此外,联合工商、交通运输、海关等部门,加大对机动车品牌销售店、汽车修理厂和二手车交易市场的监管,清理非法交易窝点。

■解读

套牌车须为交通违法行为埋单

  此次整治行动中,交警部门正式启用新的套牌管理系统,这一系统是专门针对套牌车辆设置的,并且是全国联网。对市民举报或交警部门排查发现的套牌车辆信息,一律录入这一系统中,包括套牌车车号 、套牌车外观、车型、特征等信息。同时,套牌车必须为自己在套牌过程中产生的交通违法记录埋单。以往市民在发现自己车辆被套牌后 ,套牌车产生了交通违法行为,交警部门在经过查实后 ,往往是撤销这些违法记录,被套牌的车主不必为此负责,而在启用这一新系统后 ,套牌车产生的违法记录,将一并录入该系统中,而不录入交通违法业务处理系统,在保障广大驾驶人的合法利益不被侵犯的同时,在套牌车违法司机被查获后,所有产生的交通违法行为,都必须进行处罚和处理。

  更为重要的是,套牌管理系统成了跨区域查缉套牌车的利器,该系统全国联网,“比如说系统显示一辆济南的套牌车其违法行为多数都在青岛,那么交警部门就可以根据其活动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查缉。”民警介绍。

车载系统联网遇套牌自动报警

  此次整治行动中,交警部门将强化科技手段应用,将警车上的智能监控记录系统、车载查询终端系统和移动执法警务系统等系统,与套牌管理系统关联,让设备实现自动识别、自动比对、自动报警。

  同时,交警部门将梳理汇总近年来积压的未处理交通违法数量多等记录异常的车辆信息,以及有3次以上补牌补证记录的车辆信息,录入套牌管理系统,作为套牌嫌疑车辆纳入路面查缉布控范围,并加强对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的违法信息采集和录入的审核,对违法车辆的类型、颜色等特征与注册登记信息不符的,也将把涉嫌套牌信息及相应的违法信息录入套牌管理系统。此外,交警部门在办理登记、核发检验合格标志等时,将严格监督车辆安装新式号牌固封装置,防止挪用号牌等违法行为出现。

  交警部门提醒广大市民,变更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的,应当按规定及时到车管所办理变更业务。欢迎广大市民对违法行为进行举报,一经查实给予举报人奖励并严格保密。举报联系方式:122、66572200,或是通过“青岛交警”新浪官方微博网上举报。记者 刘鹏 [编辑: 李敏娜]
隋乔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