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基本建成蓝色硅谷
2012-07-16 10:18:00
作者:
林 刚
来源:
青岛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蓝色硅谷 发展定位
[提要]
青岛蓝色硅谷总规划面积576平方公里,实施“一区一带一园”的总体布局。“一区”即蓝色硅谷核心区;“一带”由核心区向南,沿滨海大道延伸至崂山区科技城,形成一条海洋科技创新及成果孵化带;“一园”即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
青岛蓝色硅谷总规划面积576平方公里,实施“一区一带一园”的总体布局。“一区”即蓝色硅谷核心区;“一带”由核心区向南,沿滨海大道延伸至崂山区科技城,形成一条海洋科技创新及成果孵化带;“一园”即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蓝色硅谷的发展定位,则是建设国际海洋科技教育中心、国家海洋科技示范区和青岛滨海科技新城
本报讯 在依山面海、风景优美的即墨鳌山卫,被视作蓝色硅谷核心区之“芯”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一期工程将于今年7月底前交付使用,并已向全球知名学者发出了 “招募令”。在我市,围绕蓝色硅谷建设,一批像国家海洋实验室这样的重大项目正加快推进,一批蓝色、高端、新兴的重点项目正陆续签约,而随着蓝色硅谷这一蓝图快速而稳健地变成现实,我市建设蓝色经济领军城市,抢占全国蓝色经济发展制高点,将拥有极其强大的智力支持。
“我市海洋科研与教学机构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海洋科研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涉海领域两院院士占全国的70%,高级海洋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国同类人才的40%,同时承担了‘十五’以来国家 ‘863’、‘973’计划中55%和91%的海洋科研项目,全国海水养殖的五次浪潮都起源于青岛。正是凭借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市才率先提出打造蓝色硅谷的战略构想。”市发改委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表示。
今年2月,《青岛蓝色硅谷发展规划》正式发布,确定蓝色硅谷总规划面积576平方公里,实施“一区一带一园”的总体布局。“一区”即蓝色硅谷核心区;“一带”由核心区向南,沿滨海大道延伸至崂山区科技城,形成一条海洋科技创新及成果孵化带;“一园”即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蓝色硅谷的发展定位,则是建设国际海洋科技教育中心、国家海洋科技示范区和青岛滨海科技新城。
占蓝色硅谷规划总面积77%的蓝色硅谷核心区,位于崂山北麓、鳌山湾畔,未来将打造成海洋科技研发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人才集聚中心和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中心。市蓝色硅谷核心区管委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围绕这一目标,核心区目前正凝心聚力地招商引智。“我们将加快引进建设海洋生物与医药、海洋高端装备与海洋仪表制造、海洋新材料等重点项目,推进建设海洋新材料、深海技术与装备、船舶装备与仪器仪表、海洋生物与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节能环保、蓝色农牧化和海水综合利用等八大产业方向的孵化器,建立起面向公共开放的研发平台。”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目前, 中船重工七二五所青岛分部、海洋化工研究院海洋涂料科研中试孵化器、国家海洋监测设备质检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鳌山涉海综合实验基地、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青岛基地和青岛碧云天科技产业园、哈工大青岛科技园、青岛华硕碳化硅研发中心及海试基地、即发集团技术中心等蓝色硅谷核心区重点项目正全力推进,其中一批项目将于近期签约。
与此同时,山东大学青岛校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项目、国家深海基地、河海新能源、港中旅海泉湾度假城、温泉国际会展度假城等重点项目已启动建设并加快推进。其中,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计划2014年招生,建成后入驻学生将达2.5万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项目全部建成后,科研水平将居十大国家级实验室之首。
到2020年,我市将基本建成蓝色硅谷,使青岛成为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研发和人才集聚中心、海洋科技成果孵化中心、海洋高技术产业培育中心,成为我国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走向深海的桥头堡。 (本报记者 林 刚)
李润杰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