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岛

青岛引导小作坊“弃暗投明”

2011-09-21 03:51:00    作者:薄克国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31岁的胡龙江做了5年豆腐,1个月前还是“黑作坊”的老板,如今成了青岛市城阳区豆制品加工园区的业主之一。9月20日,他对记者说:“以前做豆腐都是偷偷摸摸的,到了这儿,变成规规矩矩的了。”
  □ 本报记者 薄克国

  31岁的胡龙江做了5年豆腐,1个月前还是“黑作坊”的老板,如今成了青岛市城阳区豆制品加工园区的业主之一。9月20日,他对记者说:“以前做豆腐都是偷偷摸摸的,到了这儿,变成规规矩矩的了。”
  胡龙江来自潍坊诸城,2007年开始开小作坊做豆腐,曾经被查处过三四次。他说,自己的小作坊不仅空间狭小,生产设备落后,卫生条件很难保障,“那时自己做的豆腐基本上自己不吃。”更让胡龙江头痛的是,由于是“黑作坊”,经常与监管部门“打游击”,心里没底,“干完今天,不知道明天如何。”今年5月,胡龙江的小作坊被城阳区食品安全办公室查封取缔。
  城阳区食品安全办公室综合协调组负责人栾绍斌说,今年以来,城阳区一共打掉了103家“黑作坊”。但是“黑作坊”被取缔后,往往换个地方重新开张。为解决这一难题,城阳区有关方面经过调研,利用城阳区仙家寨的一处闲置厂房,建起了我省首个小作坊加工园区——城阳区豆制品加工园区,变堵为疏,将“黑作坊”改造成“正规军”。
  记者在加工园区生产车间里看到,工人们戴着帽子,围着口罩,戴着手套,正在加工各种豆制品。加工车间又划分为更衣、制作、原料、成品等不同区域,地面铺着新瓷砖,天花板用白色塑胶板吊顶,显得非常干净。加工豆制品的许多设备都是不锈钢的。
  加工园区总面积3600平方米,是由园区总经理刁东风投资400多万元改造的。刁东风贩卖大豆出身,之前见一些小作坊老板为逃避检查东躲西藏,便决定建立豆制品加工园区,帮这些小老板守法创业。
  今年8月,加工园区正式开张,包括胡龙江在内的10家业户入驻。业户接受园区的统一管理,包括统一采购原料和添加剂、统一工艺流程、统一培训从业人员、统一产品监测,每个车间都配备了监控设备。
  栾绍斌透露,城阳区计划在每个街道建立各类加工园区,除了豆制品,还将建设肉制品、面食食品加工区。
  针对目前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数量多、分布广、条件差、素质低、监管难等突出问题,9月19日,青岛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出台了《关于做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规范发展的指导性意见》,青岛将通过帮扶引导,争取建设一批市场有需求、质量有保证、监管跟得上,既适合小作坊生产、又能体现地方特色的食品小作坊加工园区。
  青岛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张祖光处长说,小作坊有很强的流动性,要彻底清理它们并不容易。单单依靠打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小作坊还是要正确引导。青岛市决定建设食品小作坊加工园区,将促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规范发展,迫使条件差、质量劣的食品小作坊退出市场,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李辉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