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07 12:43:00 我要评论
陈美洁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九旬老翁查出梅毒,因无钱救治母亲将梅毒患儿毒死……近日,媒体有关梅毒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记者了解到,梅毒在岛城各大医院作为术前常规检查项目 ,无论是小孩还是老人均要检查,而且检查的结果不容乐观。9月6日,记者从市疾控部门了解到,岛城梅毒发病率由2005年的5.92/10万上升到2009年的23.91/10万,四年增加了三倍,先天梅毒报告发病率五年增加了两倍,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为此,岛城出台了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预计2015年有效遏制梅毒上升的趋势。
事例婴儿刚出生被查出梅毒
2011年7月,31岁的张丽(化名)顺利生下一名女婴,做了妈妈的张丽不但没有高兴,反而陷入极度的不安中,因为自己感染了梅毒,张丽担心孩子也会被感染。很快,结果出来了,女儿也感染了梅毒。
自己到底是怎么感染梅毒的呢?在听了医生的话后,张丽才明白原来梅毒是被别人传染的,而唯一与自己有性关系的就是丈夫,也就是说是丈夫传染给她的。丈夫的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他也患有梅毒。其实张丽早就知道,丈夫在和她结婚之前有过别的女朋友,没想到丈夫会因此染上梅毒。
据医生鹿文静介绍,在传染病院皮肤科工作的3年多时间里,她接诊了很多梅毒患者,而让她印象很深的就是一些女患者,因为自己被查出梅毒,才得知丈夫出轨,甚至当着医生的面忍不住悲伤地哭泣。
“女患者一开始的时候还不太愿意相信,但事实就是这样,梅毒不会凭空冒出来,要么是血液、母婴传播,要么就是性传播。”鹿文静告诉记者,如果不是母婴传播,也没有接触血液,那唯一可能的就是性传播了。
数据岛城发病率高于全省
在这3年里,鹿文静明显感觉梅毒患者比原来多了不少。“现在每天都能遇到三四个,有的时候更多。”市立医院医学检验部主任宋卫青介绍说。中心医院检验科主任牟晓峰也表示,梅毒阳性的检出率现在越来越高了。
9月6日,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近几年梅毒的发病率确实出现了快速上升的趋势。据统计,岛城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05年的5.92/10万上升到2009年的23.91/10万,四年时间增加了三倍。其中,先天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04年的15.12/10万活产数上升到2009年的47.60/10万活产数。
据了解,2004年起全省的梅毒疫情实行网络直报,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05年的2.4/10万上升到2009年的5.9/10万,先天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04年的4.4/10万活产数上升到2009年的14.2/10万活产数。从目前情况看,岛城梅毒的报告发病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且近年来岛城梅毒疫情上升速度较快,2009年较2008年上升了68.72%,大大高于全国同期上升17.7%的水平,也高于全省同期上升35.9%的水平。
梅毒已跃居传染病第三位
据介绍,经过近几年的快速上升后,目前梅毒的发病数已经由几年前的第五位上升为所有传染病的第三位,仅次于结核和肝炎。
据了解,梅毒在20世纪80年代在国内流行 ,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梅毒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加,流行呈现快速上升趋势。1983年山东省报告首例梅毒病例,此后梅毒在全省逐步开始流行 ,并逐年上升。从2009年开始,梅毒报告病例数在我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中居第三位。
“目前,岛城梅毒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比如卖淫嫖娼、婚前和婚外性接触、男男性接触等。”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原因男性之间性行为越来越多
为什么近几年岛城梅毒发病数增长如此迅速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男同性恋之间的性行为日益增多,成为梅毒传播的一大危险因素。
“男同性恋之间的性行为往往不是一对一的、固定的,很多都有超过一个性伴侣,这样就加大了传播范围,增加了传染的机会 。”鹿文静介绍说,虽然这个群体数量不是很多,但确实加剧了梅毒的传播。
据介绍,梅毒传播途径与艾滋病基本一致,这同时也意味着艾滋病的防控也将越来越严峻。
■尴尬
知晓率不高防范意识不够
提起艾滋病,很多人都比较畏惧,然而很多人对梅毒却不是很了解。“现在娱乐场所越来越多,诱惑也越来越多,而在发生性行为时没有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这应该是导致梅毒越来越多的很重要因素。”鹿文静介绍说,绝大多数梅毒患者都是因为没有使用安全套。
据介绍,梅毒早期发现治疗比较容易,而如果到了二期、三期,就可能会引起主动脉瘤、痴呆、骨膜炎、失明等疾病,梅毒是可以致命或者致残的,这些很少有人知晓。
■目标
2015年基本控制发病上升趋势
5月11日,为了有效控制艾滋病和梅毒传播,市卫生局组织制定了《青岛市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1~2020年)》,提出每年应组织开展梅毒防治的专题活动,将梅毒防治知识和正确的求医信息等内容结合到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中。
根据规划,到2015年底将实现一期和二期梅毒年报告发病率增长幅度控制在5%以下,先天梅毒年报告发病率控制在20/10万活产数以下。 (记者 陈美洁 )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