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07 07:32:00 我要评论
张欣 来源:大众日报◆核心提示
金秋9月,青岛各大中小学校陆续开学。有一类特别的学校也开学了,这里的孩子学制最长四年,一年的学费够上公立学校好几年,最特别的是,他们接受的是全西式教育,将参加A-level、SAT等国外高考。这就是国际学校,记者近日对其进行了探访。
□ 本报记者 张欣
每年学费9.8万元
在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边,有一片崭新的校园,几座多层建筑散落在碧绿的草坪上。这是城投国际教育园区,里面包括两所学校和一所新加坡幼儿园,其中就有牛津国际公学青岛校区。牛津国际公学的创办人、孔子的第76代传人孔令涛向记者介绍:“牛津国际公学是一所全日制英式寄宿学校,受聘教师全部为英国名师,教授世界高考A-level、GCSE和SAT课程,学生们可以通过在这里的学习进入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0多所世界名校学习。”
孔令涛告诉记者,牛津国际公学目前最长学制四年,每年学费9.8万元,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同类学校费用在20万元以上。“除了国际高考必学的课程之外,我们还为学生开设了高尔夫、马术、英式板球、斯诺克等课程,是为了帮助他们将来尽快融入国外大学的生活。”
据介绍,牛津国际公学是与皇室成员就读的英国伊顿公学合作的办学项目,实施全英式教育,这无疑使牛津国际公学的身价陡增。
出国潮带热国际教育培训
学费如此昂贵,学校还会有市场吗?记者发现,凡是国际学校,都将办学希望放在当下兴起的教育“出国潮”上。
从上世纪80年代涌起的出国潮,主要是大学毕业生去大洋彼岸留学镀金。到了今天,留学已不仅仅限于去国外读研究生,很多中学学生都早早奔向欧美澳日等国了。
青岛二中是青岛市数一数二的中学之一,以学生出国率高而闻名。该校教务处李主任告诉记者:“我们对学生选择国外的大学很支持,我们学校目前有800余名学生,每年出国的有150多名,很多都就读于世界名校。”
其他中学也是如此。青岛市十九中的赵静茹老师向记者表示,她的学生中也有一些想去读国外大学的,“前些年想出国的只是一些家庭条件好但成绩不好的学生,这两年一些成绩好的学生也选择出国留学。”
正是这种留学需求造就了国际教育培训的市场,目前,除了牛津国际公学,青岛还有青岛大学A-level中心、青岛二中剑桥高中等较为有名的国际教育培训机构,其他大大小小的民间培训机构就更多了。青岛大学A-level中心郭主任曾向记者表示:“过去,人们要留学只能通过中介,而且一般进不了名校,因为名校都不设预科班。现在我们引进A-level,可以让内地的考生和港、澳、新加坡等地的考生享有同样的机会。”他告诉记者,人们对于国外高考的接受度在提升,2006年青大A-level中心第一年招生时只有8个考位,2009年全省已有200个名额,青岛占40个。
郭主任认为,国际教育机构走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国内就业形势严峻对学生们上大学的愿望有所冲击;同时,国人经济条件好了,而欧美经济却不怎么景气,很多大学把他们本国的招生名额调配给了国外生源。”
与传统意义上的“贵族”学校不同
作为孔子的第76代传人,孔令涛想要打造中国的“精英教育”范本。他告诉记者:“中国国家力量实现了基础教育,那么特色教育和精英教育应该由社会力量来完成。我们的应试教育已经造就了很多差不多的大学生,但我们飞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需要的是精英。我不敢说精英教育可以弥补目前中国的教育缺陷,我只是想打造一个精英教育的典范。”
牛津国际公学的学术校长大卫是2008、2009年全英最佳物理教师,曾执教多所英国知名高中。他认为,英式教育未必比中式教育更好,将来二者可以更好的结合起来,各取所长。他认为:“与读英国本土学校相比,在牛津国际公学读书的优势在于没有丢弃中国文化,保持了孩子们与中国文化的亲密接触。”孔令涛尝试将国学文化融入全英式教育中,作为牛津国际公学的特色之一。他向记者介绍,学校里设有孔子书苑,课桌用老房梁木制成,国学是学生们的必修课,全体师生中西方节日都过……“我们努力营造这样一种氛围,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感受英国文化,同时又不会淡忘自己的本国文化。”
“我们不是过去所说的那种‘贵族’学校。”孔令涛特别强调,“过去的贵族学校只是一个金融项目,有非常好的硬件设施,收取高昂的学费,只要你交上钱就可以上,但我们要看孩子的水平,特别是英语水平。另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贵族学校的学生家长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行,而我们的孩子不是,我们为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资质很好的孩子提供奖学金。”孔令涛透露,目前在考虑与大企业合作设立奖学金,资助家贫而资质好的孩子进入世界名校读书。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