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岛

品牌缺失规模受限 青岛海参遭遇“南北夹击”

2011-09-07 07:29:00    作者:白晓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海参养殖 辽参 南北夹击 品牌
[提要] 作为海参养殖大市的青岛,由于品牌缺失及养殖规模的限制,外地市场举步维艰,本地市场又遭到“列强”围攻。随着近年来海参产业的迅速发展,烟台、威海等地海参育苗迅速壮大,青岛海参育苗优势不再。

  ◆核心提示

  作为海参养殖大市的青岛,由于品牌缺失及养殖规模的限制,外地市场举步维艰,本地市场又遭到“列强”围攻。在“南北夹击”的艰难处境中,本土海参亟待发力以求打破市场僵局。

  □ 本报记者 白晓

  除了“辽参”挤压,还有“南参”冲击

  临近中秋,海参销量大增,价格也扶摇直上。“逛了好几家店,一斤都在四五千元左右。”9月2日,在江西路上的一家海参专卖店,市民袁明原本打算买几斤海参送给父母,但一路走高的参价让他打起了退堂鼓。

  据专卖店负责人介绍,从去年开始,鲜海参价格一路上涨,从去年上半年的每斤六七十元已经涨到了目前每斤110多元。受其影响,干海参价格也水涨船高,一年时间内一斤涨了1000多元,涨幅约20%。

  对于海参养殖户来讲,涨价预示着好年景,可这并没有让沙子口的养殖户纪甲海乐起来。老纪和几个合伙人承包了100多亩的滩涂养殖区,每年能收获海参近万斤。最近,老纪正在为今年的销路犯愁。“原来的老客户不干这行了,如果找不到新客户,只能卖给辽宁来的海参贩子,每年十一二月份都会来青大量收购。”老纪说,这些本地产的海参被贴上“辽参”的牌子,再以高价摆上青岛市场。“自己一年到头只能挣个辛苦费,大钱都让他们给赚去了。”老纪颇不甘心。

  老纪的担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岛海参市场的现状。细心的市民会发现,打着“辽参”牌子的海参在岛城随处可见,但业内人士都明白,相当一部分辽参产地是在青岛。

  不仅面临着“辽参”的挤压,青岛海参还正面临着南方海参的冲击。记者采访了解到,南方海参养殖户已运用高科技手段打破了海参不适合在南方养殖的高温“魔咒”,或将进一步分摊市场。

  品牌缺失的尴尬

  南北夹击,青岛海参养殖户的日子并不好过。同时,由于缺乏品牌,一直以海参养殖强市示人的青岛处境尴尬。

  据了解,全国海参养殖产量前四位的企业,青岛未占一席。东方海洋在烟台,好当家在威海,壹桥苗业在大连,獐子岛也在大连,其中一家企业的产值和销售收入就能抵上青岛的几十家企业,仅仅是品牌价值就高达上亿元。

  明明是青岛产的优质海参反而“被辽产”,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青岛海参没有几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大品牌。“说实话,青岛产的海参口碑很好,技术力量也很强。”崂山区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刘玉明告诉记者,主要是由于辽宁海参在品牌建设上起步早,青岛海参才被其“后来居上”了。

  品牌发力滞后使得青岛甚至比不过邻近的烟台、威海。“在青岛市场,来自烟台、威海的海参品牌随处可见,但在烟台、威海,很少能见到青岛的海参品牌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说,质量好归好,就是卖不上价,同等规格、档次的海参,辽宁的、烟台的、威海的都比青岛的价格要高,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好在目前形势开始有所改观,以往故步自封、吃尽苦头的本土海参已开始发力品牌建设。最近一段时间,青岛老尹家海参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宝昌正忙于新专卖店的开业。他告诉记者,最近自己在青岛及周边的四五家专卖店将相继开业,同时,河北、天津、河南等地的专卖店也已陆续开业。作为青岛本地海参品牌的代表,老尹家海参已不再局限青岛市场,而是尝试着走出去并打出青岛海参的品牌。

  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青岛市正在建设我国沿海优质刺参苗种供应基地和优质商品海参供货基地。青岛抓住机会专注海参、鲍鱼等生产深加工并逐渐做成品牌,争取将青岛的特色海珍品品牌做大做强。

  养殖规模的限制

  海参品牌有了起色,海参养殖规模的限制又成为摆在本土企业面前的难题。

  公开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青岛海参养殖面积将达到10万亩,但仍不及烟台、威海。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的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烟台海参年出苗20亿头以上,养殖面积达到30万亩,占全省养殖面积的40%以上。威海海参总产量超过3万吨,分别占全国的30%、全省的50%,产值超过60亿元。

  在业内专家看来,受市场启发,尽管近年来青岛海参创品牌的意识有所提高,但由于养殖主体多是个人或合伙的中小养殖场,受制于规模、资金等因素,抗风险能力较弱,在品牌建设上仍显滞后。“进超市、开专卖店,这些想法不是没有过,但现实的情况是,进超市,自己没有品牌,产品进不去,自己开专卖店也开不起。”谈及品牌,纪甲海如是说。

  “青岛的海参养殖太分散了,缺乏大规模的海参养殖企业,而做品牌靠一家一户的家庭养殖是不可能的。”尹宝昌说,养殖规模限制了产量,产量小了自然限制了市场开拓。

  谈到养殖规模及产量,刘玉明有着深刻的认识。“青岛原来的部分海参养殖区域、养殖设施在调整中消失了,比如浅海一线的养殖池拆除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海参养殖面积的增加。”刘玉明说,以崂山海参为例,已在业内闯出了名堂,但就是受制于产量的问题,没法把优势发挥出来。“销量只能满足本地需求,都是订购,市场上根本买不到。”在刘玉明看来,量的问题解决不了,品牌壮大便无从谈起。

  除了规模限制外,青岛的海参育苗也逐渐失去了产量的绝对优势。此前,海参育苗一直是青岛的强项,达到产业高峰的时候,除满足本市养殖基地需要以外,还供应威海、烟台及河北、辽宁等市场。然而,随着近年来海参产业的迅速发展,烟台、威海等地海参育苗迅速壮大,青岛海参育苗优势不再。

高娜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