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6 09:15:00 我要评论
来源:青岛日报
青岛欲建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
日前,由市交通运输委牵头编制的《青岛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正式出台。按照该规划,到2015年,我市将打造成为服务山东、辐射周边,面向世界的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9.1%提高到10%。
形成集聚化发展格局
按照规划,保税港区物流园等功能将进一步完善,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初具规模。即墨南泉等12个物流中心、胶州三里河等8个配送中心完成建设。通过国家认证的3A级(含3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60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20家以上,争取入围全国物流百强榜的企业达到15家以上。全市物流信息化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基本完成市级、园区级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及与相关环节的连接与并网运行。全市物流企业应用信息化技术服务的比率达到90%。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物流
在产业物流方面,将重点发展汽车、造船、机械、机车产业物流,钢铁产业物流,高新技术产业物流,石化产业物流,家电产业物流,纺织服装产业物流,食品及农产品(冷链)物流,商贸流通业物流,对外贸易物流。
在产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方面,将建立我市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的长效机制,重点推进造船、汽车、机械、钢铁、石化、家电、高新技术、纺织服装、商贸流通、食品及农产品等产业实施物流业务剥离外包,组织实施产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通过资源整合和供应链一体化构建,促进产业物流与物流业的有机融合、联动发展。主要任务是流程再造、供应链构建以及物流服务的外包。
建全市物流公共服务平台
在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未来五年的发展重点首先是建立全市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形成集政务与商务、政府与企业、设施与运行、服务与保障各类功能齐全的全市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实现物流企业与海关、国检、税务、工商、保险等的联网运行。其次要建立物流园区公共服务系统,建立以交通货运信息、物流供需信息、网上物流在线跟踪等为主要内容的物流服务系统。
此外,物流服务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必不可少,鼓励物流企业运用先进的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货物分拨、电子订货等系统信息软件,以及射频识别等装备技术,提高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
■解释
7大物流园区:前湾国际物流园区、前湾保税港区物流园区、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区、城阳综合物流园区、楼山物流园区和董家口物流园区。
12个物流中心:胶南临港经济开发区物流中心、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物流中心、青岛高新区物流中心、即墨南泉物流中心、即墨龙泉物流中心、即墨西元庄物流中心、平度半岛物流中心、平度新河物流中心、莱西姜山物流中心、胶州张应镇物流中心、胶州阜安物流中心和青岛粮食物流中心。
8个配送中心:胶州三里河配送中心、李沧上臧配送中心、李沧中石化配送中心、李沧利客来商贸配送中心、即墨商城配送中心、城阳维客商贸配送中心、莱西医药配送中心和莱西盐业配送中心。李晓寒。(记者 李晓寒)
■延伸阅读
我国物流运行有利因素增多
据新华社北京7月25日专电(记者 张舵 郭宇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物流运行情况分析》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物流运行总体形势良好,社会物流总额为74.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7%。预计下半年我国物流运行的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增长在14%左右,物流业增加值增长13%左右,可以支撑国内经济8%至9%的增长水平。
从物流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来看,自2009年4月国务院出台《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以来,一直稳定保持在60%以上,反映出业内对物流业发展普遍看好。政策层面,今年6月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从税收政策、土地支持、经营环境、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和应用等八个方面制定完善了配套政策措施,这将进一步改善物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促进物流业发展。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