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岛

青岛22岁打工妹生命垂危家人含泪填写器官捐献表

2011-07-18 11:11:00    作者:孔雨童   来源: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喻杨 捐献器官 器官捐献 打工妹 杨女士 重症监护室 治疗 家人 呼吸机 换肾
[提要] 想到女儿一向爱帮助别人,喻杨的家人在青岛红十字会器官捐献登记表上写下了她的名字。当日凌晨,喻杨被救护车从青岛一家医院送往烟台治疗。来到青岛,喻杨中专毕业后开始打工,平时挣的钱全部交给家里,总也舍不得给自己买衣服。

喻杨父亲签下协议书。(图片由半岛都市报提供)

  本报记者 孔雨童 实习生 任倩

  16日凌晨,22岁的青岛女孩喻杨从青岛一家医院转入烟台毓璜顶医院治疗。四天前,喻杨不慎从6楼坠落,多次病危。想到女儿一向爱帮助别人,喻杨的家人在青岛红十字会器官捐献登记表上写下了她的名字。

  生命垂危家人填写了捐献登记表

  16日下午,在毓璜顶医院重症监护室,22岁的青岛女孩喻杨安静的躺在病床上。她双眼微睁,清秀的脸庞略显浮肿,呼吸机内传来粗重的喘息声。“一直在抢救,但是她目前已经没法离开呼吸机。”一位医护人员说道。

  当日凌晨,喻杨被救护车从青岛一家医院送往烟台治疗。在那之前,她是青岛一家超市的收银员,每个月千余元的收入,几乎全部用来交给家里还房贷。直到今年5月的一天,她忽然头痛欲裂,被确诊为脑炎。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喻杨终于病愈,7月12日她不慎从6楼摔下,头部受到重创。

  “喻杨是我和孩子她爸的姓合起来取的,她是我们最疼爱的女儿。”17日,记者在毓璜顶医院重症监护室门前见到眼角挂着泪痕的喻杨母亲杨女士。她说,孩子坠楼后,下了多次病危通知。最终,她和家人决定,一旦孩子走了,他们愿意把孩子的遗体捐给需要的人。

  15日,山东省红十字协会和青岛市红十字协会工作人员赶到医院。喻杨的父母和哥哥、弟弟流着泪在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上写下了他们的名字。“我们跟孩子的舅舅、家人都商量过了,他们都同意,也许这是留住孩子最好的方式。”杨女士说。

  捐献源于家人曾经的经历

  杨女士说,对于他们一家人来说,捐献器官有特殊的意义。

  “头几年,我姐姐得了很重的肾病,必须换肾。”杨女士说,他们一家人四处打听,苦苦等了三年才等到一个肾源。如今,姐姐换肾之后已经健康生活了8年,这件事让他们深深觉得,捐献器官是个“值得的事。”

  在毓璜顶医院重症监护室的门口,整理女儿的衣物时,杨女士泪水止不住。“孩子是个朴实孩子,很善良。”杨女士说,孩子出生在河南,当年在河南上学的时候,她中午在路上碰到要饭的老人,经常会把午饭给别人。

  来到青岛,喻杨中专毕业后开始打工,平时挣的钱全部交给家里,总也舍不得给自己买衣服。“这件10块,这一身睡衣也是10块钱。”杨女士摸着女儿的衣服告诉记者,她记得女儿最贵的一件东西,是今年她哥哥给她买的一个能听音乐的手机,花了500多块,到现在手机还是崭新的。

  杨女士说,女儿也许留不住了,她们一家希望能让女儿的生命在更多人身上延续下去。那样,也许可以算是一种安慰。

  医院称绝不会放弃抢救

  记者获悉,如果捐献成功,这将成为在烟台进行的首例全身器官捐献手术。

  16日,记者从毓璜顶医院了解到,喻杨一直处在深度昏迷之中,并且高烧不退。“颅骨骨折、胸椎骨折、肋骨骨折,伤势最重的在头部,巨大的撞击仿佛将脑子撞碎了一样。她还这么年轻。”一位医护人员说道。

  “现在说捐献还为时过早。”一位医生告诉记者,医院一直在对喻杨全力抢救,只要有一丝希望,就绝对不会放弃。

隋乔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