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岛

青岛将进行大面积水下考古

2011-05-19 11:41:00    作者:孟艳   来源:齐鲁晚报  

关键词: 青岛沿海 水下考古 水下文物 遗址 考古发现
[提要] 青岛海域或存大量瓷器文物,未来青岛考古部门将要进行大面积的水下考古发掘。18日,在青岛市博物馆举办的《探秘———青岛考古与发现特展》现场,青岛市博物馆馆长刘元鸣向记者透露:“今年10月份,青岛市博物馆将接受一位英国学者的文物捐赠。

  本报5月18日讯(记者 孟艳) 青岛海域或存大量瓷器文物,未来青岛考古部门将要进行大面积的水下考古发掘。截至目前,青岛海域已发现12处疑似沉船遗址,包括历史上著名的宋金海战遗址、土埠岛海域明清沉船遗址等。

  18日,在青岛市博物馆举办的《探秘———青岛考古与发现特展》现场,青岛市博物馆馆长刘元鸣向记者透露:“今年10月份,青岛市博物馆将接受一位英国学者的文物捐赠。”青岛市博物馆馆长刘元鸣说。这位英国学者曾在青岛教书十年,目前在成都。他在青岛教书期间,经常去海边捡瓷器碎片,十年时间积攒了十几箱200余片瓷器碎片。“这位学者很认真,每捡到一片碎片,他都会拍照,记录下时间、地点,然后通过研究历史书籍,对每一片瓷器碎片进行论证,直到最后制作成册。”刘元鸣说。这位英国学者去成都以后,认为这些碎片应该属于青岛,决定将其捐赠给青岛市博物馆。通过他寄来的照片和册子,博物馆方面认为碎片应该属于青岛沿海水下文物,这些瓷片也证明了青岛海域存在大量瓷器。这对青岛水下考古来说是个重大的线索,考古部门将来会进行大面积水下考古。

  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除了“南海一号”沉船珍贵宋瓷首次亮相外,其他在历次水下考古中打捞出的精美海底沉瓷亦有展出,包括元代的磁州窑瓷器和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器。而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发现于胶南海域的鸭岛遗址,从那里打捞出水的数件青花瓷器,被专家断定为明代晚期的景德镇民窑产品。

  刘元鸣馆长告诉记者,沉船遗址的调查发掘,为研究当时的南北海上交通及海上区域性贸易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随着青岛水下考古队伍实力的日渐雄厚,必然会逐渐加强对青岛海域的海底探查,也就不排除在青岛海域有更为重大考古发现的可能。目前青岛海域已发现12处疑似沉船遗址,包括历史上著名的宋金海战遗址、田横岛、土埠岛海域明清沉船遗址等。但青岛市博物馆的十余万件馆藏大多为民间收集的传世品,通过考古出土的文物相对较少。博物馆也期待着能够收藏并展出更多见证青岛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刘宝才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