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岛

民国逃兵赎身契现青岛即墨 记载特殊历史(图)

2011-05-09 12:16:00    作者:康晓欢   来源:青岛早报  

关键词: 民国时期 青岛即墨 逃兵赎身契 历史变迁 赎身契
[提要] 昨天上午 即墨窑头村的田先生向记者反映说,他收藏了一张发黄的字条,好像是一张“逃兵赎身契”,还盖着“山东保安第一旅司令部”的印章。随后,即墨博物馆专家现场观看后称,这张特殊的字条就是一张“逃兵赎身契”,记载着民国时期兵役制度的变革,具有较高的史料研究价值。

民国逃兵赎身契现青岛即墨

  早报讯 昨天上午 即墨窑头村的田先生向记者反映说,他收藏了一张发黄的字条,好像是一张“逃兵赎身契”,还盖着“山东保安第一旅司令部”的印章。随后,即墨博物馆专家现场观看后称,这张特殊的字条就是一张“逃兵赎身契”,记载着民国时期兵役制度的变革,具有较高的史料研究价值。

  旧书摊淘来“赎身契”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即墨窑头村田先生家里看到,他珍藏的这张“逃兵赎身契”,看上去十分简单,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细细观看,发现上面不仅有民国时期的军队印章,还详细说明了逃兵家属的姓名和赔偿数额等。

  “这张字条收藏了10多年了。”田先生告诉记者,他酷爱收藏,这张字条是在即墨金口镇于家屯村大集一个旧书摊上“淘来”的。

  字条记载民国“特殊历史”

  “这张字条没有具体的年号,但印章显示是民国时期的契条。”记者注意到,在一张发黄的宣纸上,用毛笔写着“逃兵家属于廷栋之赔偿费国币一万两千一百五十元业经收讫,特此证明”等字样,上面时间是“五月二十日”的日期,另外加盖着“山东保安第一旅司令部”的长条红色印章。

  “当时社会非常混乱,连年战争,这张纸条就是民国时期留下来的。”据即墨博物馆的张馆长介绍,当时国民党乱封番号和官职,为了填充军队的人数和编制,很多不具备实际编制的国民党部队,就以“抓丁”的方式进行强制“征兵”,扩充兵权。而这张‘逃兵赎身契’就记录下了当时混战年代抓壮丁和军队管理混乱的历史变迁。

  “赎身契”有较高史料价值

  据即墨博物馆的张馆长介绍说,这张“逃兵赎身契”在即墨还是首次发现。通过这张“逃兵赎身契”的研究,可以清晰地解读国民时期的历史特定环境下的畸形 “产物”。民国时期为了逃避兵役,当时暗地盛行这种通过‘赎身’缴纳罚金的形式,免于对逃兵的处罚和追责。

  张馆长介绍,这种以罚代法的处理方式,导致了当时军队当中的各种屡禁不止的腐败。这张契条非常罕见,是见证当时特殊历史时期演变的一种重要的历史史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记者 康晓欢 摄影报道)

刘宝才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