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临沂

临沂第一个党支部的传奇

2011-05-11 17:17:00    作者:李欣洁   来源:齐鲁晚报  

关键词:
[提要] 1927年,在沂水县县政府西侧,有一条叫西巷子的胡同,县城进步青年鞠百实的家在这里,并有个小当铺。这条街、这个当铺是当时中国大地上最寻常的所在,然而就是这个不起眼的所在,却发生了一件彪炳史册的大事

    ▲现在尚存的东巷子。

    西巷子所在地已被一排排住宅楼取代。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欣洁 通讯员 江宁

    1927年,在沂水县县政府西侧,有一条叫西巷子的胡同,县城进步青年鞠百实的家在这里,并有个小当铺。这条街、这个当铺是当时中国大地上最寻常的所在,然而就是这个不起眼的所在,却发生了一件彪炳史册的大事。

    斜阳巷陌今何在

    1927年4月的一天,春天的明媚战胜了寒冬的阴郁,沂水城里的四个青年,王敬斋、鞠百实、邵德孚、张希周在这个小小当铺里会合,在高压时局下进步青年的思想在这里碰撞、闪光,最终临沂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国共产党沂水支部在这里诞生了。

    而今84年过去了,在同样的一个四月的日子,记者来到这片故地,找寻革命先烈的足迹。“那时候沂水县城比现在小多了,现在中共沂水县政府所在地正是当时沂水县府所在地。”今年81岁的孙开泰讲,他们祖祖辈辈在沂水城生活,现在已有7个世代。谈起小时候沂水城的风貌,孙开泰仍然记忆犹新。

    一眼望去,偌大的县府广场,被一片现代化的建筑物包围着。那么,将近100年前的旧巷子至今还能找到吗?在一排沿街楼的后面,尚存一些旧房子。记者在一家门牌上看到,此处叫作魁星巷。已在这里住了20多年的李大妈说,这条街以前叫做“东巷子”。东巷子找到了,那么我们要找的西巷子一定在附近。循着孙开泰所指的“西巷子”的方向,记者看到一排排漂亮的住宅楼林立在那里,曾经的“斜阳巷陌”如今已经化作了历史……

    党支部诞生的背后

    在上世纪20年代,大革命方兴未艾,军阀还没有结束在地方的统治;在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助推下,马克思主义进步思潮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沂蒙山区的知识分子、有志青年纷纷走出家门,勇开革命先河,寻找革命真理。

    那个时候,成立共产党组织是掉脑袋的事。而王敬斋、鞠百实、邵德孚、张希周这四个青年不仅有远见而且也具有非凡的勇气,四人中,王敬斋是最初的发起者。“王敬斋发展共产党员,不仅‘听其言’,而且还要‘观其行’。”现年71岁的原中共沂水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主任窦现诺说,“王敬斋发展共产党员的工作做得非常扎实有效。”

    王敬斋在沂水建立第一个党支部的时候,他已经有了充分的革命实践与理论准备。早在1921年,他在淄博洪山煤矿当职员时,就开始着手发动工人运动。1926年3月,王敬斋被中共山东党组织选送到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冬天,他背负着党组织的希望,来到家乡沂水从事建党和革命工作。

    首先,王敬斋通过同乡、同学关系,在城区秘密联系了一批进步青年,让这些骨干到学生、教员、农民中做宣传工作,帮助建立读书会、小学教员联合会和农民协会。在这些活动中,涌现出一批积极分子,王敬斋开始在他们中发展党员,首先发展了鞠百实、邵德孚、张希周、朱寿年等加入中国国民党(当时对外称为民校分子),1926年底,介绍鞠百实、邵德孚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为沂蒙山区第一个党组织的建立奏响了序曲。

    西北乡的思想启蒙

    当王敬斋发起的这首“共产革命”序曲在沂水县城缓缓进行时,在地处沂水西北部的乡村,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共产主义信仰相关的“旋律”也在嘹亮地传播着。沂水西北乡,这是一个让人难忘的地方,而给西北乡带来第一线光明的是下胡同峪村的李氏两兄弟。

    他们是李清潍、李清漪。这兄弟俩出生于当地一个地主家庭。“他们的父亲非常开明,在清末加入了孙中山先生发起的同盟会。受父亲的影响,兄弟俩成年后也纷纷开始寻求并踏上救国救民之路。”窦现诺介绍。

    李清漪家的长工老朱至今难忘当时送少爷去青州上学时的情景。“东家少爷去青州上学的时候,我给推着车子,他都不坐,跟在我后边。”老朱说,“临分别时,李清漪说‘老朱,不要信天、信地,穷根子不是扎住的,将来有一天没有地的能分到地,娶不上老婆的能娶到老婆。’”这句话让老朱记了一辈了,并且也亲历了李清漪所说的一切。

    李清潍、李清漪经历了在大中城市求学,与瞿秋白、邓中夏等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接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并投身革命实践锻炼后,先后回到了家乡。1926年,在他们的操办下,一个平民夜校在下胡同峪村诞生了,并吸收了周围村庄的30余名贫苦青少年到校学习。李清漪和李清潍任老师。他们自己编写了教材,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向农村进步青年传递共产主义思想。在教识“天”这个字时,李清漪说,“天”是“工”和“人”结合起来的,说明工人、农民迟早要主宰天下,并说“今后的世道一定要变,没地的给地,没房的给房……”

    “在他们的启发教育下,当时,沂水西北乡发生了一件稀奇事,夜校开班后不久,西北乡附近山上的石头上竟刻满了汉字。原来是上夜校的农民在山上干活时,忙中不忘复习文化知识,于是将所学内容都如数刻在了石头上。”窦现诺说。李氏兄弟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可谓深入人心,且点燃了乡人寻求解放的希望和信心。“抗日战争时期,西北乡的埠前村、胡同峪、葛庄等地站出了大批共产党员,这与李清漪、李清潍早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窦现诺说。

    几经周折党组织终壮大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这支在沂蒙山北部地区活跃的“革命旋律”在1927年与王敬斋所建的临沂第一个党支部进行了融合。在临沂第一个党支部建立后的几个月中,王敬斋又相继发展了一批国民党党员和共产党党员。

    同年的5月24日,听闻北伐军要攻打沂水,驻沂水的直鲁联军张宗昌部所属“琅琊队”闻风逃走。中共沂水支部遂以国民党的名义,成立国民党沂水县党部,欢迎北伐军。但因种种原因,北伐军到了葛沟一带就撤退了。6月,“琅琊队”卷土重来,党组织成员成为“琅琊队”追捕的目标。为了保存实力,党组织进行了疏散并转入地下。

    李清漪离开沂水后担任中共山东区执委机关技术书记。1927年5月,山东区执委遭破坏,李清漪英勇就义。7月份,王敬斋被调往平原县,在白色恐怖的压力下,王敬斋为了谋生投靠了国民党。此时,沂水的党组织则由张希周负责,自1927年下半年到1928年,张希周发展了一大批党员,并发展了第一个女党员皇甫冰华。

    在随后的日子里,在沂水成立的组织在艰难的时局中,几经考验,不断发展壮大,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迎来更大的发展。

    1938年,在日军侵略的铁蹄下,山东全境沦丧,中央决定将山东省委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同年秋,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实现中共中央关于开创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略计划,开始迁驻沂水王庄。

    在这里,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在这里,中共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创刊。以王庄为代表的沂水西北乡成为山东抗日根据地中心地区,并在之后的几次日军扫荡围剿后坚强地挺立。

    为什么山东省委在战时迁至沂蒙山区?纵观沂水西北乡的马克思主义启蒙历程以及沂水县城里党组织的成立、发展、壮大历史可以看到。在抗战前,沂水县地区尤其西北乡一带具备了非常坚实的群众基础,大量的党员已经被发展起来,而且组织起了农民、青年、妇女、儿童等群体的革命进步团体,这里发生的革命运动可谓是波澜壮阔、声势浩大。所以,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山区一跃而成为抗战的中心地区,并留下了革命战争年代里的辉煌历史印记。

    ■采访后记

    沂蒙人民忠诚铸党魂

    在如今沂水县的博物馆里保存着一面“年龄最大”的党旗。她的背后,还有个感人的故事。

    1939年初,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派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赵玉琴赶往刘洪秀的家乡沂水县马头崖村附近发展党组织,刘洪秀时任村党支部书记,郑重接下了这面手绣的党旗,并宣誓“人在党旗在”。

    当时的马头崖村,日军时常驻扎搜查。日军“扫荡”时,刘洪秀便秘密地将党旗藏于悬崖石洞内,等发展党员时再冒险取回。有很多次,差点被敌人搜到,可谓九死一生。至1939年秋,先后有近50人在这面党旗下宣誓入党。

    在艰苦的环境下,刘洪秀始终没有忘记党支部书记的职责,没有忘记“视党旗为生命”的誓言。他这一誓言一守便是48年,直到1987年沂水县委征集党史资料时,他才将党旗交出。而今刘洪秀老人已经故去,他为这面党旗一生信守诺言的坚贞,展现了一个普通沂蒙人最为忠诚的党魂。他的故事感染着每一位沂蒙人,鼓舞着他们在先烈奋斗过的这片土地上奋勇前进、开拓创新。

李辉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