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聊城

聊城市社会化养老:在坎坷中前行

2013年11月20日 07:21作者:来源:大众日报

据聊城市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发展局局长杜一介绍,社会化养老的难点之一就是“养儿防老,囤谷防饥”的传统观念。机构少还住不满  聊城市东昌府区爱心社会福利院,是聊城市最大、标准最高、功能最全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

           □刘黎辉 报道◥聊城一家敬老院中自得其乐的老人们。

  到去年底,聊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93万,占总人口的15.2%,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54万,占总人口的9%。按国际标准,聊城市老年人口远远高于世界标准,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多年来,聊城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老有所养”列为“八大民心工程之一”,积极探索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全力构建国家供养、社区养老、社会养老和家居养老的“立体养老体系”。但采访中记者发现,聊城市的社会化养老形势却并不乐观。
  □ 本报记者 肖会 蒋鑫

◇难点——
观念是个绕不开的“坎”
  “上养老所?不去,我有儿有女的,怎么也不会上那儿去啊……”家住东方家园小区的张怀林老人这样说。老张今年66岁,有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老伴去世后,老张一直和小孙女在家中“留守”。去年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小儿子就把她接到打工地去上学了。
  算起来,张大伯经济条件还算不错,不但每月能够领2000多块钱的退休金,还能按时接到两个儿子定期汇来的1000元钱。按说,与其这样寂寞孤独的独居,不如到附近的“鸿福公寓”居住。但老人说:“我有儿子,干吗要上那儿去?我要是住进养老院不就等于说孩子都不管我了嘛,让他们以后怎么做人?”
  采访中,记者发现,针对选择社会养老,部分家庭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而更多的老人和家庭,都是因为受到观念的影响而拒绝去社会养老机构养老。
  据聊城市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发展局局长杜一介绍,社会化养老的难点之一就是“养儿防老,囤谷防饥”的传统观念。因此,政府在鼓励支持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同时,还应该采取措施,引导市民转变观念,建立完整的社会化养老体系,才能切实达到“老有所养”的目标。
◇现状——
机构少还住不满
  聊城市东昌府区爱心社会福利院,是聊城市最大、标准最高、功能最全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现有床位300张,它的前身却是一家民营养老所。
  “我在2007年出资50万元,开始建起全市第一家民办托老所,但养老事业是个不赚钱的公益事业,缺乏资金,没有政策,也没有专业的护理队伍……为了让爱心福利院能发展下去,我最终还是将其无偿赠送给了东昌府区区政府。”院长赵一涛说。正是有了政府的强力支持,该院的发展脚步也逐渐加快。目前,该院已发展成为占地面积约3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水面面积12000平方米,能满足不同经济层次老年人的养老、休闲、保健。
  据聊城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科刘科长介绍,目前,聊城市共有公立福利院78家,而民营养老机构仅有20家。但令人奇怪的是,为数不多的民营养老机构,入住率却还不到50%。在规模较大的聊城市鸿福老年公寓,记者看到居住房间中,电视、卫生间等各种设施一应俱全,但还是有为数不少的空床位。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实的尴尬呢?
  “观念和价格是决定社会化养老的重要因素,但价格却是深层次的问题。”赵一涛说。目前,国家对社会机构参与养老服务的限制较多,市场有限,“养老不赚钱”。因为缺乏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导致了民营养老机构“规模大小不一、质量参差不齐、收费高低不一、服务缺乏标准” 的现状。
  其次,在我国“未富先老”情况十分严重,在职时月薪过万元,退休后不过4000多元,甚至更低,养老金替代率偏低已是不争的事实。据聊城市老龄委提供的资料显示,聊城的60岁以上老年人,在职时的工资基本不超过3000元的占70%以上,而退休后养老金能领到2000元的却只占35%以上。同时,因为聊城市是个农业大市,相当范围内的农村老人基本没有这部分收入,国家对于这部分老人的养老金发放最高的还不到每月600元,而这些老人只能靠家庭给予。“想去的人不够经济条件,有经济条件的人对养老机构太挑剔。”两下尴尬,造成了大部分社会化养老机构住不满的现状。
  聊城市老年康复中心负责人马云敏告诉记者,她是从2009年开始开办老年康复中心的,一路走来倍感艰辛。“来到我们这里的,基本上都是实在没办法的,要不就是真正没儿没女的。”对于尴尬的现状,她说,其实人们的观念问题只是问题的表象,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聊城市缺乏与社会形势相适应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是这些养老机构收费过高,就是服务标准过低,缺乏专业型护理人才,才导致了入住率过低的现状。
◇发展——
一路坎坷一路行
  记者在聊城一家不愿意透露名称的养老所看到,偏僻的院落里,坐落着几排老式的房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从前的小学校改建的。在较为干净的房间里,几个老年人正在进餐。一位老人说,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每月的收费需要300元。该养老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刚刚开办的时候就投进去了几十万元,后来实在是没钱了,办理贷款也一直没有消息,本来想停办的,但看着这些老人,心里又觉得舍不得,自己也就这么坚持下来了……
  记者了解到,尽管民营养老机构一直是坎坷缓慢发展,但却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潜在需求,是一个“朝阳产业”。据相关部门调查测算,“十二五”时期,聊城市需要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约6万人,机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约1万人。然而,目前聊城专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仅有500多人,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养老服务机构普遍存在招工难、从业人员队伍不稳定和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偏低的问题。养老机构的不足,也体现在养老基础设施的欠缺上。
  10月23日,聊城市召开社区管理会议,针对聊城市老龄化现状,副市长白志坚说,要积极探索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老年养老服务机构,全力构建国家供养、社区养老、社会养老和家居养老的“立体养老体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原标题:社会化养老:在坎坷中前行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王雨萌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