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聊城
本站搜索:

临清:烹得京韵满城香

2012-05-11 08:26:00    作者:袁萌 陈春生 马朝霞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京剧艺术之乡 文化底蕴
[提要] 临清市文广新局局长王兴刚说,在临清,很容易便能体会到临清人对于京剧的热爱与精通。“一年四季,公园里、广场中、河堤上,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京剧戏迷,或唱或弹,颇为入戏。而市内各种场合的文艺演出中,京剧必是重头戏,其中不乏京剧名家前来献艺。”
    □ 本报通讯员 袁萌 陈春生 马朝霞
    近日,著名京剧艺术家李海燕带领国家京剧院二团来到临清演出。
  演出在可容纳八百余人的临清大剧院举行,这个平时放映电影、很少超过50人的地方,此刻满满当当,没有座位的就自带马扎,有的甚至直接坐到了台阶上。在一出《锁麟囊》结束后,李海燕又被群众热情的掌声留下,清唱了《苏三起解》、《状元媒》才算做罢,亲身体会到“中国京剧艺术之乡”观众对京剧的热情。
  临清市文广新局局长王兴刚说,在临清,很容易便能体会到临清人对于京剧的热爱与精通。“一年四季,公园里、广场中、河堤上,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京剧戏迷,或唱或弹,颇为入戏。而市内各种场合的文艺演出中,京剧必是重头戏,其中不乏京剧名家前来献艺。”
  据介绍,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就有奚啸伯、袁世海、李世济、梅葆玖、于魁智、李胜素、孟广禄等近100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和青年演员到过临清演出。当今谭门的代表人物谭元寿曾说道:“临清的观众,是我从艺70年以来印象最深、也是最懂戏的观众。在临清唱戏,那才叫过瘾,观众叫好叫的是火候,台上台下一台戏,观众演员一心气,那掌声让你不得不拿出看家的本事来,要不然可真对不起大家。”
  临清与京剧渊源颇深。清代“徽班进京”,山东是必经之地,临清作为当时重要的水运码头和货物集散地,成为徽班的驻足之地和重要的演出场所。京剧名家袁世海曾经说:“当年徽班沿运河进京,这里是他们扎过根的地方。临清对京剧的形成与发展是出过力的,这里的文化底蕴厚实啊。”
  如今,临清市也努力把“京剧热”作为特色文化来培育,为专业、业余京剧院团提供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王春娥坐草堂自思自叹,思想起我儿夫好不惨然……”4月9日,唐园镇大集,临清市京剧团演出的一段《三娘教子》,吸引了众多赶集的人们驻足观看。
  演出结束后,临清市京剧团团长马士利一边忙着整理演员的服装,一边介绍说:“哪个镇有大集我们就去哪里演出。每次都像今天这样,围观的群众很多。虽然很累,但是很欣慰。”
  临清市京剧团已有70年历史,几经波折,现在仍活跃在临清城乡,每年都要在社区和乡镇演出100多场,观看人次在10万以上。
  与专业京剧团相呼应的,是临清市遍地开花的业余京剧组织。临清市的业余京剧组织达到23个,登记在册的协会会员超过6000余人,戏迷更是不计其数。仅业余京剧协会一个京剧票社,市区就有300余人常年坚持活动,还成立了4个镇级分会和12个村级分会。不久前,业余京剧协会还应邀参加在北京长安大剧院举办的“庆祝中国京剧申遗成功一周年”庆典大会,并被授予“优秀票社奖”。
  王兴刚说,临清市还大力推进“京剧进校园”、京剧下乡等活动。目前,全市中小学都开办了京剧课程,并利用下午的课外实践活动时间,外聘教师向学生讲授京剧常识、欣赏京剧名段、教授京剧曲目,市里还多次举办中小学生京剧演唱大赛。“京剧在当代需要传承,更需要普及。我们从娃娃抓起,大力扶持剧团,让京剧在临清扎根基层,传承弘扬。”
李润杰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