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教
本站搜索:

完善保障改善民生 把人民幸福作为根本价值取向

2012-05-25 08:43:00     作者:    来源: 山东商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平安山东 报告 我省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训基地
[提要] 加快健全民生投入保障机制,坚持财政投入和市场化动作相结合,新增财力向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发展领域倾斜。

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是今后工作的着力点(资料片) 记者 刘畅 摄

我省新增财力将更多向民生领域倾斜记者 王晓峰 摄

  幸福山东

  今后五年,我省将不断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在促进民生公平上下功夫,把政策告诉群众,把好事办好,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使党和政府的关怀真正暖在群众心坎上。

  “办好广大人民群众的事是我们的最大责任。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把人民幸福作为根本价值取向,真正做到为民、爱民、富民、安民,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昨天,省委书记姜异康在《报告》中强调 ,“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统一,认真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努力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民生政策

  新增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

  过去五年,全省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累计8928亿元。今后五年,我省将不断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在促进民生公平上下功夫,把政策告诉群众,把好事办好,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使党和政府的关怀真正暖在群众心坎上。

  同时,加快健全民生投入保障机制,坚持财政投入和市场化动作相结合,新增财力向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发展领域倾斜。 总结推广构建阳光民生救助网的经验,对困难群众实施动态跟踪、阳光救助。加快完善民生工作落实机制,完善项目选定、投入保障、公示承诺、领导责任、监督检查等制度。

  公共服务

  深入开展“健康山东行动”

  过去五年,我省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今后,我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发挥高等院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增设工程专业,增加实训基地,支持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等建设。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健全终身教育体系。  

  深入开展“健康山东行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整体实力。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改善人口素质和结构。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社会管理

  推广“六小警务”经验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未来五年,我省将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矛盾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同时,深入推进平安山东建设,推广基层平安创建、“六小警务”等经验做法,坚持从“小处”想起,从“小事”做起,从“小案”抓起,从“小纠纷”调起,从“小隐患”整起,从“小节”改起,着力打造的一项警爱民、民拥警的爱民固本工程,重点抓好对各类刑事案件的惩办和治安突出问题的集中整治,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8

  项实事让人民

  提前奔小康

  实事1扩大就业是头等大事

  《报告》中提出,把扩大就业作为头等大事,认真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创业,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实事2劳动报酬与生产率同步提高

  今后五年,我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实事3扩大社保覆盖范围

  《报告》中指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建立健全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正常调整机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标准。

  实事4加快保障房建设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推进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

  实事5完善重大疾病保险救助

  巩固完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制度,完善重大疾病保险救助制度,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实事6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行为。

  实事7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重视做好社会养老和老龄工作。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实事8五年实现500万人脱贫

  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大投入力度,巩固发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扶贫格局,力争五年累计实现500万贫困人口脱贫。

王晓亮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