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教

净化药品市场还须“打”“识”结合

2011-11-24 08:06:00    作者:田可新 王凯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药品 药品市场 假药 药品批准文号 药品包装
[提要] ”这位药监人员表示,国家在2005年就已经下令禁止用硫磺熏蒸中药材,但仍有不法商贩至今仍在使用此种方法。“而那些仿冒正品的假药、冒充药品的保健品和食品,本就不具备其宣传的功效,以此治病,不仅不能缓解症状,还可能产生副作用。

  ◆核心提示

  用药安全,关乎群众生命安危。眼下,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已经被视为严重的用药安全隐患,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可与此同时,一种危害更大的“隐患”——假药劣药问题却仍待人们提高警惕。专家指出,对于药品市场上的假冒伪劣药品需要“双拳出击”,“高压打”与“慧眼识”密切结合,才能让药品市场更健康地成长起来。

  □ 本报记者 田可新 王凯

  实习生  黎晓晨

  假药劣药混迹药品市场

  假药劣药离我们有多远?许多人告诉记者,自己并不知道它们“长啥模样”。“都是从药店买来的,能有啥差错?”不少省城市民甚至有些不以为然。然而,11月16日上午,在济南市饮食用药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当济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面向市民进行对比讲解时,不少人才恍然大悟,原来药品市场仍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

  “这是正品枸杞与硫磺熏蒸的枸杞。”药监人员指着身旁的药材说,“正品枸杞颜色红略微发暗,味甜微酸,有治肝肾阴亏,益精明目等功效,而硫磺熏蒸的颜色则非常鲜艳,尝着酸味重,闻着还呛鼻。”这位药监人员表示,国家在2005年就已经下令禁止用硫磺熏蒸中药材,但仍有不法商贩至今仍在使用此种方法。

  中西成药里也现“李鬼”。品名、包装都像极了正品的各类“药品”让人真伪难辨。记者在展示专柜上看到,“唫嗓子喉宝”“666皮炎平”“京都念慈堂”“云南百药”……形形色色的药物与人们熟知的知名品牌外观几乎完全一致,但实则并无药品批准文号,如不仔细比较,很难发现有何差别;也有品牌在批准文号和标志的使用上“下工夫”,某品牌的“颈复康胶囊”干脆冒用其他保健胶囊的批准文号充当药品,某消毒产品甚至以“OTO”标志仿冒非处方药“OTC”标志,混淆了消费者的辨识能力。

  暴利驱使下的“掺杂使假”

  “假药、劣药的危害十分严重。”药学专家对记者表示,例如经过硫磺熏蒸的枸杞,由于残留着大量二氧化硫及铅、汞、砷等重金属,服用后对肝、肾、心脏、血液可产生严重损害,使人降低免疫力甚至中毒;染过色的中药材也害人不浅,目前市场上的中药染色剂多是化工合成色素,当人们服用后,会在体内产生蓄积,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出现中枢神经反应,造成系统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和肝肾损害,严重者会出现致癌、致畸等。“而那些仿冒正品的假药、冒充药品的保健品和食品,本就不具备其宣传的功效,以此治病,不仅不能缓解症状,还可能产生副作用。”

  “‘掺杂使假’也是因为利益诱惑。”业内人士指出,对于中药材而言,不法商贩硫磺熏蒸、染色多是为了提升卖相,而向全蝎体内注入水泥浆、红花中掺入红砖粉等手法则是为了增重,但无论是哪种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花招,都是为了牟得暴利;非药品打着药品的旗号进行销售的原因也在于,药品的研发过程漫长、审批严格,生产企业的投入大、成本高,价格较保健品、食品等相对较高,而保健品、食品如果当做药品卖,再冠之以各种治病功效的宣传,无疑可以增加相当可观的利润。

  “打”“识”须结合

  “净化药品市场,需要对药品的制售所有环节加强监管、高压打假。”有关专家、制药企业纷纷表示,对于假药、劣药的生产和销售等不法行径,国家应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予以严惩,同时也应出台更全面、完善的相关标准将整个行业的发展进一步规范起来。

  “打”的同时更要“识”。采访中,广大市民对如何识别假药劣药表达了强烈的渴望。而针对此,济南市已组织开展了20多次安全用药宣传进社区活动。11月16日,济南市饮食用药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在漱玉平民大药房西门店启用,1000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2000多个陈列标本、十大功能区的规模,将相关教育活动推向阵地化、大众化和常态化。

  采访中,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还提醒消费者:“一定要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及药店购买药品,应遵照医嘱安全用药,切勿盲目听信虚假广告的不实宣传。还应学会辨识药品包装上的文号和标识,如有疑问可上相关网站进行查询或咨询专业人员,一旦出现可疑情况应及时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王云峰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