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2 10:53:00 我要评论
卞思杰 来源:济南日报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了飞速发展期。据济南市农业局统计,从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经过4年的发展,目前济南市注册登记的合作社已达2658家,注册资金总额29.28亿元,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有27家,合作社成员20.12万户(人),辐射带动非成员农户31.06万户(人)。4年时间,济南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长成一个“大个子”。
在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孙家圈村东,一个集种植、养殖、餐饮、观光、休闲于一体的节能环保型农业园区正在悄然兴起,而这正是昌源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结果。据该合作社理事长赵昌年介绍,合作社在发展主打产品核桃、樱桃的同时,还种植了板栗、柿子、石榴、葡萄、栝楼等作物,2011年合作社流转土地150亩,建成了泰山赤鳞鱼养殖中心、泰山女儿茶园,打造出立体产业结构。合作社积极向有机农业方向发展,目前已经与银座、沃尔玛、大润发、华联、益康等多家超市以及八里桥、匡山等农副产品批发中心建立了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合作社的发展密不可分,不仅解决了过去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情,而且让周边百姓的腰包迅速鼓了起来。
记者从济南市农业局了解到,在济南市农村,种养大户、技术能人、村组干部、经纪人等成为发展合作社的主体力量,合作社已成为返乡务工农民创业的新舞台、农村大学生就业的新渠道。合作内容涉及生产资料供应、生产技术服务、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认证、加工贮存运输、品牌营销等,基本覆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合作领域也从种养业生产经营逐步向农业、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机、植保、用水、沼气、土地流转、资金互助等专业服务型合作社发展加快,并开始向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出现了历城区映之川草编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天桥区龙湖生态农业观光专业合作社等多种新的合作社形式,合作社多主体、宽领域、广覆盖的格局基本形成。
合作社已经成为济南市农业结构调整、标准化生产、科技推广的有效载体,成为市场开拓、产业升级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力量。合作社普遍开展了统一供种、统一技术和培训、统一制定实施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统一供应农业投入品、统一品牌和包装、统一产品销售的“六统一”服务。合作社通过整合农村资源和生产要素,把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有机连接,完善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品生产型农业向品牌经营型农业的转变,有利于解决政府“包”不了、集体“统”不了、单户农民“干”不了、龙头企业“做”不了的事情。
在济南市,合作社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实行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和一体化经营,加快了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壮大,真正发挥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批群众,保一方平安”的作用。如章丘大葱、商河大蒜、济阳蔬菜、平阴玫瑰、长清干鲜果品、历城南部山区休闲旅游等,都是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而形成的产业集群,有效加快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日益成为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织载体。
随着品牌效应的彰显,济南市合作社逐步由农产品生产型向品牌经营型转变。据统计,济南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注册商标356个,有160多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有18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济南市现有60多家合作社与超市或大型流通企业建立了产销关系,有30多个产品直供超市,年销售额达到1亿多元。(卞思杰) (完)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