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济南

体验济南西站安检:进站三道关用时不到一分钟

2011-06-30 07:39:00    作者:王光营 孟敏 王光照   来源: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安检员 扫描机 包内 显示屏 X光
[提要] 一名旅客的行李顺利通过X光扫描机检查。虽然是试运行,但每个安检入口都安排了3名安检员执勤,旅客想要进入候车室,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查才行。与济南火车站一样,乘客需要将携带的包裹放到X光行李扫描机上,一名工作人员紧盯显示屏,查看包裹内有无违禁物品。

一名旅客的行李顺利通过X光扫描机检查。

  本报记者 孟敏 摄

通过电脑上显示的颜色,可以辨别行李里是否有危险品。 本报记者 孟敏 摄

  本报记者 王光营 孟敏 王光照

  “这种橙色的是水杯,颜色较深的可能是汽油或酒精,褐色或蓝色的一般是金属物品。”29日,记者在济南西站看到,候车室门口的安检设备已开始试运行,经过集中培训的安检员已经上岗。据悉,乘客进站要经过三道安检关,总用时不到一分钟。

  扫描机上摄像头防盗

  6月29日上午9时30分,记者来到济南西站,经过一楼和二楼的售票厅,准备进入三楼的候车室。一进门,只见6个安检门、6台X光行李扫描机一字排开,迎接将要到来的乘客。

  虽然是试运行,但每个安检入口都安排了3名安检员执勤,旅客想要进入候车室,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查才行。与济南火车站一样,乘客需要将携带的包裹放到X光行李扫描机上,一名工作人员紧盯显示屏,查看包裹内有无违禁物品。

  旅客从安检门穿过,如果身上某个部位有金属物品,相应位置的黄灯就会亮起并发出警报,两名持手监仪的安检员再用金属探测器对乘客进行全身检查。

  “为了确保旅客的安全,我们配备的安检设备是铁路系统最先进的。”济南西站安检队队长张勇告诉记者,由于没有正式通车,安检设备现在还是试运行,因此只启用了一台安检设备。

  记者看到,X光行李扫描机宽80厘米,高1米左右,一般行李都能顺利通过,从进到出只要三四秒钟。即使考虑到其它因素,一名乘客耗时也不会超过1分钟。

  “旅客如发生拿错行李的情况,一旦回来寻找,通过这个摄像头可以查到行李的去向。”工作人员表示,与普通安检设备不同的是,济南西站的X光行李扫描机上还安装了一个摄像头。

  拿着手监仪一天弯腰上千次

  “今天试运行只启用了一个安检门、一台X光行李扫描机。”张勇介绍说,启用几台安检设备会根据客流人数进行调整,以济南高铁的预估客流量来看,一般启用两台安检设备就够用了,客流较多时会启用3台安检设备,剩下的3台安检设备备用。

  据张勇介绍,西站共有48名安检人员,平时,其中6人负责引导,6人是看机器的电脑操作员,12人持手监仪。为防止工作人员疲劳操作,实行工作时间三班倒。

  “铁制品为蓝、褐色,水是橙色,这一小片黄色的应该是一包樱桃。”在X光扫描机旁,一名杨姓工作人员目不转睛地盯着显示屏查看包内物品,检查行李中是否有危险品,一旦发现刀具、火药、炸药、酒精、油漆、鞭炮、管制刀具、枪支等危险品,就要立即采取措施。

  “一般发现刀具就没收,炸药等则移交公安机关。”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济南西站的安检程序和飞机场很相似。安检员需要时刻盯着显示屏,通过电脑显示颜色的深浅来辨别是否携带了违禁物品。看似清闲,但精神高度紧张,连续盯一个小时,双眼就劳累过度,视线模糊了。

  “别看拿着手监仪很威风,一天下来连腰都直不起来。”记者看到,两名拿着手监仪的安检员要对旅客进行全身检查,从上到下扫描一遍。据其中一名安检人员介绍,一

  天下来要连续弯腰上千次。

  辨别包内物体练就不少窍门

  “你看,这是一个手机,这是个水杯……”随着包裹被放入安检仪,经过X光射线照射和安检员的“火眼金睛”,包内的物体在显示屏上清晰地显示出来,任何蛛丝马迹都无所遁形。

  安检员刘际元告诉记者,所有的安检员都要经过一个月的严格培训,从理论知识到操作实践,每个环节都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岗。为了练就一双慧眼,济南西站安检队请了稽查、安检等领域的专家以及高校中相关领域的教授来给他们授课,先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然后就是实践操作。培训人员在包内装上各种生活用品,以及汽油、鞭炮等违禁物品,让安检员反反复复地辨识,直到最终准确无误为止。

  “辨别包内物品有两个窍门,一是物体形状,二是经X射线照射后在显示屏上呈现出来的颜色。”一名杨姓安检员告诉记者,根据形状不同,像手机、相机、笔记本等常用的物品很容易辨别,个别不太清楚的经过放大处理也都可以辨认出来。

  另外,包内物体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在显示屏上显示的颜色深度是不同的。以液体为例,如果装的是水,将呈现淡橙色,而酒精、汽油等呈现的颜色较深,很容易辨识。一般来说,无机物经过X射线照射后呈现出来的是灰褐色,通过安检系统对颜色进行处理后就更容易辨别。

  “这些都是基本规则,但真正要消除安全隐患靠的还是安检员的责任心和经验。”这名安检员表示。

刘宝才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