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17 07:32:00 我要评论
曹雷 来源:济南日报本报6月16日讯(记者 曹雷)明天是第17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是“林木维系荒漠生机”。记者今天从市林业局采访获悉,我市沙化土地治理成效显著。自2000年以来通过大环境绿化行动,共治理荒漠化土地80万亩,不仅绿化了家园,更对泉城济南的空气、水源起到净化、涵养作用,形成一片片“绿肺”。
“目前全市沙化土地面积40万亩,其中严重的近10万亩,特别严重的有6万亩。”市林业局副巡视员吴宝成告诉记者,我市沙化土地主要集中在商河、济阳、天桥、章丘等沿黄区域。沙化土地容易形成大气污染、沙尘暴等灾害,对人畜、水源及农作物产生较大危害。为了防风固沙,我市自2000年就开始实施大环境绿化,2007年开始了造林绿化行动,每年完成7万亩沙化土地治理,大大改善了气候生态及环境。“防风固沙任务主要是通过农田林网建设、水系造林及道路绿化3种方式来完成,北郊林场只是市区北部308国道沿线绿色屏障的一部分。”吴宝成告诉记者,通过沙化土地治理及大环境绿化,在市区北部形成了3条绿色屏障,将风沙挡在黄河北岸。一是通过围村造林、农田林网建设等措施,治理沙化土地3.86万亩,形成青银高速南侧道路绿化带;二是通过治理沙化土地2.8万亩,形成以308国道为主线的两侧道路绿化带;三是形成8000多亩的黄河大坝南北两侧防风带。
林业专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大面积林地的增加,不仅绿化了家园,更对泉城济南的空气、水源起到了净化、涵养作用,形成一片片的“绿肺”。他解释说,1公顷森林涵蓄降水1000吨。以此推算,目前全市林地面积达到287万亩,即涵养水源1.9亿吨。仅2010年,固炭、释氧、涵养水源生态效益总价值就达100亿元。另外,经过10年来的绿化造林,平原地区防护林功效逐步显现,降低了风速,锁住了风沙,特别是对农业小气候的改善十分明显,冰雹和干热风年平均发生量在逐渐减少。相关数据显示,农田林网完善区域,可明显减轻干热风对小麦的影响。例如,农田林网完善区域与农田林网不完善区域相比,在同等条件下,小麦产量可增加8%-12%。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