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东营

阔别三十年 七旬老妪再回东营见证变迁泪满襟

2011-07-29 14:04:00    作者:嵇磊   来源: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每当看见有关东营新闻时,我的心情总不能平复,更添加了我三十年后故乡游的热情!”28日中午,1939年出生的伊志新老人来到本报编辑部,讲述了她三十年的故乡情。

    本报7月28日讯(见习记者 嵇磊) “每当看见有关东营新闻时,我的心情总不能平复,更添加了我三十年后故乡游的热情!”28日中午,1939年出生的伊志新老人来到本报编辑部,讲述了她三十年的故乡情。

    伊志新老人出生在江苏连云港,1958年以随军家属的身份随丈夫去了黑龙江,因为丈夫是东营人,1981年她随丈夫来东营探亲。伊志新老人告诉记者,当年她和丈夫回东营过春节,那时候条件非常艰苦,婆婆家住的土房子,连压水井都冻住了,家里为了招待我们,把省下来的细粮留给我们吃。“印象最深的是,东营有很多荒地,道路非常泥泞。那时候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从广饶的稻庄镇要骑很长时间才能到东营的辛店镇”她说。

    2011年,伊志新老人受家人的邀请再次来东营市广饶县探亲,到达东营后的所见所闻让伊志新老人很激动。记者采访过程中,伊志新不时流出泪水。“东营的变化真的很大,吃穿住行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村的道路变成了柏油马路,还用上了自来水。老人们老有所养,每月还能有补助。”据伊志新老人介绍,18日的时候她去东营市区游玩,去了商场、农贸市场、公园等多个地方,感觉东营到处都是绿树成荫,百花争艳。“故乡人们的精神面貌让人印象最为深刻,很有激情,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游玩的过程中,东营警察对伊志新救助,让老人很感动。18日下午4时许,老人从东营游玩独自一人回家时,不慎在大王镇迷路,电话没了电,电话本又没带。只好去求助广饶县公安局大王派出所,后来民警通过其手机内一个东营手机号码,帮助老人联系到了家人。为此,老人连夜写了四页的“三十年后的故乡之行抒发感慨”。

    采访最后,伊志新老人向本报表达了对东营的祝福,“祝福老家建设得更加美丽,各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跨向世界五大洲。”

解西伟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