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东营

东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10-01-19 13:49:00    作者:   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  

 

    新华网山东频道1月14日电(孙万禄 胡梦璐)倍受全国人民关注的新医改工作启动以来,东营市各级医疗卫生部门按照国家、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要求,立足部门实际,发挥职能作用,医改工作实现了"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人民群众获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实惠。

    102万农民参保 补偿资金1.31亿元

    日前,山东省广饶县稻庄镇西家村村民蒋西美因患心脏病,到北京做心脏搭桥手术花费12万余元,当她从工作人员的手中接过6万余元的大病补偿金后激动地说:"我个人一年拿上20块钱,给报销了六万多,很满意啊,农民医疗保险政策真是太好了!"。据东营市卫生局负责同志介绍,该市农民医疗保险大病补偿额最高达13万元,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2009年,东营与莱芜成为全省首批新农合市级统筹试点城市,扎实率先开展农民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管理试点,提高统筹管理层次,完善运行机制和补偿方案,增强基金的抗风险能力。按照利民、便民的要求,完善农民医疗保险现场报销和取消转诊手续限制等制度,进一步简化报销流程,方便群众就医,保障了农民医疗保险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009年,山东省东营市政府将提高农民医疗保险水平列为便民实事项目,县级以上财政农民医疗保险补助资金提高到人均80元以上,参保农民人均缴费不低于20元,全市农民医疗保险人均筹资达112元。2009年,东营市共参保农民102.33万人,较2008年净增3.45万人,参保率达到99.37%,筹集资金1.33亿元,补偿资金1.31亿元,基金支出率达98.82%,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控制在15%以内;全市参保农民发生住院总费用2.37亿元,补偿支出9518.88万元,住院平均补偿比例达40.2%,较2008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便民实事项目圆满完成。东营市财政对参保农民的大额医药费补偿资金提高到600万元,广饶县、垦利县分别设立了300万元和100万元的大额医药费补偿资金,增强了参保农民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

    社区常用药品零差率销售 减轻居民药费负担

    山东省东营市以社区常用药品零差率销售为抓手,积极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确定东营区、河口区12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垦利县开展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

    2009年4月27日,市政府举办了社区常用药品零差率销售启动仪式,市、县(区)财政按所辖社区居民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设立专项补助经费,对政府举办的46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100种常用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为保障药品零差率销售工作的顺利开展,让社区居民切实得到实惠,该市着力在零差率药品采购、社区用药和后继服务等关键环节上做文章,有效规范了社区零差率药品销售工作的开展。对首批确定的社区100个品种205个品规(第二批调整为105个品种208个品规)的常用药品,实行全市药品品种、品规、生产厂家统一,采购、配送、零差率价格销售统一,专柜、专账、专门核算统一的"三个统一"管理模式,解决了社区零差率药品"买"的问题;建立完善了"零差率药品使用指标、零差率药品占销售总收入比率指标、门诊处方控制指标、住院药品费用控制指标"等质量控制指标体系,严格抓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考核,解决了社区零差率药品"用"的问题;积极开展零差率药品销售后继服务。

    截止目前,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78.1038万人份,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0%,与90696户社区居民家庭签订《社区首诊服务协议书》,销售零差率药品220万元,让利社区居民88万元,药品价格总体降幅达35%以上。如0.5g阿奇霉素注射剂,原零售价格每支40元,现零差率销售价格仅为每支9.2元;252mg12袋复方锌布颗粒(臣功在欣),原零售价格每盒15元,现零差率销售价格仅为每盒8元。

    加强对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了定期检查和督导通报制度,2009年组织全面督查2次,有17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被通报批评;因药品单一品规供货不全,处罚药品供应商1次,罚款1.8万元,全部按合同规定返还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效地维护了零差率药品销售的正常运行秩序。卫生部妇社司司长杨青对东营市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该市的做法在全省城市社区卫生工作座谈会、2009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老百姓看病更加方便

    抢抓中央"保民生"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实施中央新增卫生国债项目。2009年,山东省东营市共争取卫生国债项目21个,争取中央、省专项资金2147万元,争取到卫生国债项目的数量和资金总额均处于全省较高水平。

    其中,联合山东大学编制完成了全市卫生事业发展项目库(2008-2012)和卫生事业发展规划(2009-2020),提高了卫生事业发展的整体性、规划性和科学性。实施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利用两年时间,在全市规划建设600处村卫生室,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设备装备水平,培训基层医务人员,全面提升村级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今年首批建设的248处村卫生室已全部完工,每建设完成1处,省、市、县(区)三级财政分别按1万、2万、3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理顺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增强乡镇卫生院发展后劲,全市90%的乡镇卫生院已完成上划县区管理任务。大力实施"卫生强基"工程,全市7家市级卫生单位帮扶2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4家县区级卫生单位帮扶40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家乡镇卫生院帮扶179家村卫生室,共选派帮扶医务人员355人,促进了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设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专项补助经费,按照每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万元、每处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万元的标准,在全市规划建设了46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城乡居民的"一刻钟卫生服务圈"日臻完善。

    充实农村医疗卫生队伍,联合市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转发了《关于招聘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为乡镇卫生院培养全科医师的实施意见》(东卫人字[2009]26号),计划3年内为每个乡镇卫生院招聘3名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培养其成为基层临床业务技术骨干,为农村居民提供良好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前,广饶县、垦利县分别为乡镇卫生院招考医学类本科毕业生6人和7人;市第二人民医院(地处广饶县大王镇)招考医学类本科毕业生14人。以基层卫生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重点,为每处卫生室培养1-2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乡镇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县级以上卫生机构进修学习,每5年进修学习累计不少于6个月。2009年,市、县医疗机构培训基层卫生技术人员928人次、免费接收进修人员112人次,有效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确保老百姓少生病、不生病

    开展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省、市、县(区)财政按所辖社区居民每人每年15元的标准设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向社区居民免费提供"建立健康档案、免疫接种、妇幼保健、慢性病管理"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了居民健康保障水平。全面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一类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有效控制了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扎实开展对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工作,全市1994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出生儿童乙肝疫苗的摸底登记工作已经完成,94和95年龄组的乙肝疫苗的第一针次接种工作顺利完成,全市共接种5054人次。

    2009年,山东省乳腺癌筛查项目落户广饶县,国家孕期营养项目落户东营市妇幼保健院,目前广饶县已筛查农村适龄妇女7000余人,钼靶检查434人,钼靶、B超检查可疑患者15人,共确诊乳腺癌8例;市妇幼保健院已为205人次提供了围产期营养宣教和指导。2009年,东营市中心城区和县城建成区高血压患者管理率达99.82%、糖尿病患者管理率达99.85%、精神病管理率达100%;全市孕产妇保健系统化管理率达96.72%,3岁以下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达97.43%,婴儿死亡率下降为2.7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3.65‰,孕产妇死亡率为5.89/10万,婚前医学检查率为52.08%,全市妇幼卫生信息网络直报率达100%。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对全市1万余名农村孕产妇给予住院补助;实施白内障复明工程,为具备适应症的1055例患者实施了免费康复手术;完成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40份,确保了农村饮水安全。

    坚持抓早、抓主动,加大手足口病防控力度,全市手足口病疫情保持平稳,发病数稳定在全省最低水平,未发生死亡病例。按照"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人员培训,开展实战演练,全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截止目前,我市辖区内医疗机构未发生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对重点传染病和慢性病的控制,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市级示范区"和"无结核病和谐校园"创建活动,认真履行公共卫生监管职能,全市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和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普及卫生科学知识,为117675人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健康查体,建立健康档案111663份,老年人保健管理率达94.89%,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王晓亮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