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宇鸿
通讯员 董玉龙 张胜利 报道
本报夏津讯 日前,江浙地区的一个铅酸电池项目准备来夏津投资,被该县一口回绝。今年以来,这个经济欠发达县拿出各项优惠政策吸引投资,为何对“送上门”来的项目却如此“不感冒”?
“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蓝天。”夏津县委书记王春利一席话掷地有声,“我们决不能砸子孙后代的饭碗换饭吃。对于高污染项目坚决亮红灯,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今年以来,该县以前瞻性的发展谋略,大力发展无污染排放项目,改造高耗能项目,建设绿色项目,促进了整个县域产业的绿色化、低碳化。
该县通过棉纺织、植物油、食品等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特别是针对作为全县经济支柱的棉纺织产业,该县在经济开发区建立了纺织产业园区,重点培植恒华、丰润、天润等5家企业入驻,恒华10万锭功能纱线、丰润4万锭高档纺等项目破土动工,一次到位引进国内最先进的纺纱设备。同时,该县今年初还与东华大学签订框架合作协议。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经济型”发展。针对植物油加工产生的“油渣”污染,该县于今年4月份引进汉川新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1亿元年产6万吨脂肪酸项目,解决了小炼油污染问题,拉长了植物油加工产业链条,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在招商引资中,依托“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的招牌,该县把目光重点瞄准新能源产业。今年以来,投资10亿元的优百光伏发电、投资6亿元的山东力诺太阳能电力集团30兆瓦光伏并网电站、投资3.7亿元的青岛神源生物质能科技有限公司秸秆发电等项目先后落户夏津;同时,一期投资1.5亿元的鑫茂锂电池等项目已经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在工业项目“绿色”发展的同时,该县还把旅游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增长点,今年初,该县成立了生态旅游开发区,依托国家AAAA级景区——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开发生态旅游业。3月底,总投资100亿,一期投资10亿元的温泉度假村项目奠基动工;大云寺、大型主题游乐园和果品储存加工基地正在建设。该县逐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综合性、多层次、高效益的旅游产业链条。目前,旅游综合收入超2亿元,生态效益正在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该县还对原有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进行清理,已经关停了棉浆泊等4个高耗能、污染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