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2 07:29:00 我要评论
来源: 本报综合 本报综合报道 日前,在关于《汽车安全服务规范》的座谈会上,由中消协牵头起草并制定的《汽车安全服务规范》已进入修订完善阶段。据有关报道称,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汽车“三包”政策将择机发布。
早在年初,国家质检总局就公布了汽车“三包”(《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第二次征求意见稿。这些消息均透露出汽车“三包”正逐步从理想走向现实。
作为迄今全国唯一有汽车“三包”政策的省份,浙江自2001年起就将汽车列入了“三包”产品名录。“真能有政策出台是好事情,只要权责明确了,我们可以按照具体的三包细则来解决问题。”浙江一汽车经销商表示,如今的浙江版汽车三包,对很多问题没有明确标准,导致消费者在遇到问题时,仍需要通过“扯皮”来解决。经销商夹在消费者和厂家之间,处境很是尴尬。
记者在汽车三包意见稿中看到一条内容是,“车辆修理期应提供车辆给车主作交通工具”。对于这一条,多数经销商表示,这对他们产生了一定的压力,有多辆试驾车辆的车行还好,而对于一些没有安排试驾车辆的车行来说,他们或将拿出几辆车专门来作为车主们修车期间的临时用车。这笔费用到底是厂家来承担,还是经销商自己来承担,这在以后也许是个问题。
“汽车的维权很多内容在法律上都是空白,如果维权起来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所以基本上没有消费者用法律来维权的,基本上最后都是协商了事。”一位合资品牌经销商告诉记者,由于汽车“三包”政策迟迟未能出台,对于机动车辆在质保期内出现的重大故障,汽车厂商应如何处理并无统一标准,一些车主不得不面对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
□头条链接: 汽车投诉 八成在保修期内
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近日公布的《2012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品与服务质量投诉分析报告》显示,由于车市销量走低,二手翻新车当新车卖、节能补贴兑现不到位、配件以次充好、只换不修收费高等汽车欺诈销售问题在上半年明显增多。
根据报告,合资品牌投诉占比58%,自主品牌占比38%,进口品牌占比4%。有八成投诉的车辆是在汽车免费保修期之内。发动机问题投诉占比接近三成,高居首位。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