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本站搜索:

记者体验捕捞海蜇 一只海蜇大卸八块卖出不同价

2012-08-09 07:29:00     作者: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大满 海蜇皮 捕捞船 技能 黄山
[提要] 渔民将撞进网里的海蜇捞到船上。每年7至9月,崂山区王哥庄街道黄山社区的百户渔民、40多条渔船就会追着潮涌出海,将“撞”上网的海蜇捕捞上岸。黄山海蜇宴做法10余种   在青岛,黄山社区的“鲜海蜇”已久负盛名。

下一页

 

渔民将撞进网里的海蜇捞到船上。



  每年7至9月,崂山区王哥庄街道黄山社区的百户渔民、40多条渔船就会追着潮涌出海,将“撞”上网的海蜇捕捞上岸。岸上,几十名妇女将这些海蜇一一分割,或晾晒或煮熟等待出售。8月8日,记者跟随捕捞船出海捞海蜇,体会渔民的辛苦 。

  追潮出海一天“漂”三回

  8日上午8时50分,渔民隋忠广将刚刚出海捞回来的“战利品”分门别类地挑到岸上。这些海蜇,是他早上5时多就出海捕捞回来的。

  黄山社区300户居民中有100户左右从事海蜇捕捞,他们多两人一组结对出海,社区的渔船数量一直维持在40多条。在这个从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从事海蜇捕捞的村里,“观海”成了渔民都有的“技能”,何时涨潮,何时落潮,都可以准确判断。

  “我们这片海每天大概有三次明显的潮涌,一次是在六点多,一次是在10点到11点,还有一次是在下午。”渔民隋风密说,船要在潮水最满时开到捕捞海蜇的地点,等待落潮时拦住随着潮水而来的海蜇。9时50分,记者登上隋风密的船,体验出海捕蜇的全过程。

  航行两海里左右后,隋风密说,“这就是捕捞的地方,下面就是网,我们现在得等海蜇自己来。”记者看了看表,此时是10时10分左右。

  网墙静待海蜇来“撞”

  这片清澈见底的大海上,漂浮着一排又一排白色的浮漂,几乎每排浮漂旁边都有一艘船。“浮漂下面就是捕捞网。”据隋风密介绍,出海捕捞正处于休渔期,渔船必须获得相关部门颁发的海蜇专项捕捞证,“捕捞网网眼的密度也会比一般渔网要大。”据介绍,捕捞网组成的网墙有80米长,垂直在海里20米深,下面坠着重重的脚石。

  “你看那边好像已经有海蜇来了。”隋风密指着前方的一片海说。这时已经到了10时40分左右。只见清澈的海水中漂浮着一些直径在一米左右的海蜇。“重的一个能有一百多斤呢。”这时船上的渔民开始忙碌起来。“要把脚石拉上来,浮漂坠不下去,一兜起来就成了网,海蜇都在里面了。”

  渔民用小网将海蜇“盛”到船上,这个过程很快,不到半个小时就结束了。11时20分左右,记者上了岸。紧接着,四五艘船也回到了岸边。这时候,海边就上演了“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画面。

  事实上,记者刚到黄山社区时,就已经有二十多位妇女等候在岸边。“等着船来,我们就接班,去‘扒’海蜇。”49岁的刘美永告诉记者,所谓的“扒”海蜇就是将海蜇的各个部分分开,卖一个好价钱。

  在船舱上铺上塑料纸,妇女们开始了“解剖”。“海蜇脖子直接扔了,海蜇皮一般都放在筐子里,先运下去,海蜇爪子、海蜇脑和海蜇里子要单独放。”因为“扒”海蜇全部都是手工完成,妇女们难免被蜇伤,但她们显然已经习惯。装好的海蜇将被渔民运到岸边,等待着各自的销路。
刘宝才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