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2 07:11:00 我要评论
李晖 王璐 来源:齐鲁晚报
菜农韩其秀正在分拣辣椒进行装箱。
文/片 本报记者 李晖 王璐
“过完年后,用不了几天又要种瓜菜了,到时候一忙又得一年。”1月31日(正月初九),临沂市费县方城镇的翟兴友说。
而在去年年初,因为大葱滞销,翟兴友可没有这么轻松的心情。一年间,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农户喜笑颜开?春节前夕,本报记者再次来到田间地头寻找答案。
合作社
成菜农主心骨
再次来到临沂费县方城镇大棚区,情景和去年已完全不同。去年,农户张世海满脸愁容。他种了一个葱棚的日本铁葱,长势喜人,亩产量可以达到1万斤。往年铁葱0.6元/斤,外地客商来拉葱都要提前预订。而2011年年初,市场上的铁葱才卖0.2元/斤,即使菜农想低价出售,也很少有客商愿意收购。
现在,大棚里没有了齐腰高的大葱,转而变成了满地的辣椒根。偶尔会遇到几个葱棚,里面的铁葱也已所剩无几。
不种大葱种辣椒,难道是因为去年滞销,农户放弃了大葱种植?看到记者满脸疑惑,义德瓜菜合作社的负责人韩宝川向记者娓娓道来。
原来,去年义德瓜菜合作社帮助菜农把无人问津的大葱销售出去了。“这不但挽回了农户的损失,而且赢得了农户对合作社的信任。”韩宝川说。
“今冬大棚种植品种的更换,正是得益于合作社的考察和商讨。”韩宝川说,他们合作社到寿光等地考察市场后,分析出大葱的行情不是十分看好,而辣椒市场需求旺盛、行情见涨,于是在合作社会议上,他们向菜农推荐了销量较好的辣椒品种,并且建议各家因地制宜适量种植,同时,种植少量大葱。
颜林村的翟兴友是义德瓜菜合作社成员,他听取了合作社的建议,改变种植策略,种植了4亩辣椒。从开始上市起,他的辣椒就供不应求,价格也从最初的1.5元/斤涨到了3.7元/斤。“五指散开没劲,合拢才能发力。”翟兴友把丰产丰收归功于合作社。
瓜菜打出品牌
商户遍全国
采访时,翟兴友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情:前几年他们将西瓜、甜瓜等农产品运到外省销售,很多收购商看到运送瓜菜的车牌是“鲁Q”,上前询问后,得知瓜菜是费县的,吓得收购商“拔腿就跑”,他们认为费县的瓜菜质量不过关。
“那个时候种瓜不愁卖瓜愁,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韩宝川说,那时农户只知道到田里种瓜,却不知道该怎么卖瓜。
近几年,农户为了提高瓜菜质量,不断改良引进新品种,多次到寿光等知名的瓜菜种植基地学习考察,改变原有的种植方式,使瓜菜质量得以提升。“现在,我们的瓜菜在外省很畅销,特别是西瓜,已经是知名品牌了。”翟兴友说,为了打造“费县西瓜”这张明信片,合作社有专业的选瓜人员,保证生瓜不上车。
采访时,韩宝川接到一位客户打来的电话,这位客户想要买进一批大葱。“以前找个客户都难,现在都是客户找我们,我们的商户已经遍布全国了。”韩宝川自豪地说。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