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山东枣矿集团采煤塌陷地治理实现“双赢”

2011-10-10 09:38:00    作者: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枣矿 采煤塌陷地 蒋庄煤矿 苯加氢 地表沉降
[提要] 10月7日晚,记者在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柴里煤矿东门外的体育广场上看到,今年59岁的退休女工周秀荣正在与同伴们一起跳扇子健身舞。记者了解到,通过连续多年的持续治理,目前,山东能源枣矿集团已使4600多亩采煤塌陷地成为生产、办公、居住、休闲的“风水宝地”。

  10月7日晚,记者在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柴里煤矿东门外的体育广场上看到,今年59岁的退休女工周秀荣正在与同伴们一起跳扇子健身舞。与体育广场相邻,还有文化广场、东湖广场,总面积6万多平方米,广场上有假山、亭台、喷泉,有棕榈树、修竹和众多的花草。周秀荣高兴地告诉记者:“这里过去是采煤塌陷地,矿上用废弃矸石填平再铺上水泥,改建成三个广场,我们天天来健身,可高兴了!”


  煤矿采煤造成土地塌陷,很常见也难以避免。为治理塌陷地,国家和煤炭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却一直成效有限,为此发生的地企矛盾也很多。至今已生产原煤4亿多吨的枣庄矿区,在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使地面出现了大量采煤塌陷地。枣矿集团领导班子认为,治理采煤塌陷地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必须坚决治理好!至于如何治理效果更好则要开动脑筋,改变观念,要鼓励探索新的治理方法,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居则居,不拘一格。


  柴里煤矿党委书记刘全新告诉记者,他们用建筑垃圾、电厂粉煤灰、炉渣及煤矸石等废弃物回填治理采煤塌陷区,先后在“回填区”上建了办公楼、学校、职工住宅楼,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厂,办起了煤矸石砖厂、建材厂、种养(植)殖场,既发展了第三产业,改善了生态环境,又缓解了矿区职工住房紧张的局面。枣矿集团还在回填、治理的采煤塌陷地上,与外商合资,建起了大型煤化工基地,形成了年产80万吨焦炭、10万吨甲醇、16万吨苯加氢的煤化工园区。这些“三产”企业,总计已为枣矿集团和该矿安置富余人员和待业青年3000多人。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的各个煤矿治理采煤塌陷地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记者在枣矿集团蒋庄煤矿东北面的采煤塌陷地上看到,经过综合治理,曾经坑洼不平的沼泽地成了平整的良田和波光粼粼的小湖泊。该矿党委书记张胜海介绍:这块采煤塌陷地总面积1020亩,全部为常年积水的杂草丛生地,最大水深4.5米。由于地表沉降量较大,复垦土地需要大量土方,为降低治理成本,他们采取“一抬一挖”的方法综合治理,先剥离地面耕植土,再将积水最多的地段挖成人工湖和养鱼塘,将人工湖和养鱼塘挖出的泥沙充填到积水较少的塌陷地上,然后再将剥离的耕植土覆盖到整平的耕地上,变成了肥沃的良田,种粮种菜。这一治理方法,被有关部门和领导称为: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采煤塌陷地治理的成功模式,值得在全省推广。


  记者在枣矿集团联创公司(原陶庄煤矿)东面看到,过去臭水满坑、蚊蝇飞舞的采煤塌陷地,经过治理,如今建起了一座集游乐、休闲、餐饮为一体的“浸月山庄”,有假山、湖水、亭台楼榭、竹楼餐厅,吸引着人们前来钓鱼、休闲、就餐。


  记者了解到,通过连续多年的持续治理,目前,山东能源枣矿集团已使4600多亩采煤塌陷地成为生产、办公、居住、休闲的“风水宝地”。 

刘宝才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