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士提醒,理财产品并非期限越短越好,购买前要看好闲置期。如果作为投资考虑,选择期限稍微长一些的产品更合适
◆导报记者 曹凤芹 济南报道
“五一”小长假期间,各家银行纷纷推出短期理财产品。如今,端午假期临近,不少银行又开始猛推超短期假日理财产品。不少市民近日频繁收到诸如“人民币理财10万元起,7天3.2%、14天3.7%、21天3.9%”一类的理财产品推销短信。
专业人士提醒,理财产品并非期限越短越好,购买前要看好闲置期。如果作为投资考虑,选择期限稍微长一些的产品更合适。另外,银行为了在月末或季度末吸引更多的资金沉淀,往往会抬高收益率来吸引客户。“想要买到收益率高的理财产品,投资者可以关注月末、季度末的时间点。”
多因素催热短期理财产品
建设银行23日在其网站发布公告,24日起认购的利得盈理财产品18期、19期,期限为5天和3天,10万元起购,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70%、2.50%。而另一款期限63天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3.8%,认购起点为15万元。
今年以来加息频繁,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上调,短期理财产品受到普遍关注 。工行理财师王颖告诉经济导报记者,由于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比银行定期存款高不少,加上期限较短,不影响资金流动,因此很受投资者欢迎。
据了解,近期济南市各大银行相继推出了许多短期理财产品,从最短的无固定期限到7天、14天、28天、58天等期限应有尽有。
王颖介绍,短期理财产品的销售方式灵活,客户既可以到银行柜台购买,也可以办理网上银行,无论是购买还是赎回都很方便。对“不愿意来银行排队的人来说,只要打个电话给理财师询问好理财产品,就可以自己上网操作购买,账户资金情况一目了然,很方便。”
除此之外,相对于活期存款的高收益率也是短期理财产品吸引客户的一大卖点。王颖举例说,“以灵通快线无固定期限超短期理财产品为例,存入10万元,1天的利息算下来是4.38元,如存入活期账户,1天的利息才1.37元,差了3倍多。”
月末、季末购买更合适
王颖表示,由于加息预期,在期限的选择上,银行短期和超短期理财产品是不错的投资。不过,她表示,理财资金在产品的发行期和回款期期间有一个闲置期,收益很低仅为活期利率,投资者在购买产品前,应该先了解清楚。
“一般产品在募集期和到付期间只有活期利息,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期一般为1-7天,而到付则需要2-3日。这就意味着,最长有10天的时间客户只能拿到活期利息。”
她表示,如果把这些时间算上,超短期和短期理财产品倒腾得越多,资金闲置时间越长。如果客户资金量不大,并不推荐频繁购买短期理财产品,因为最后实际收益可能不如直接购买一只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
她举例说,假设一款产品的投资期限是10天,预期年化收益为4%,投资者因为加息预期而反复购买这款产品,以最短资金闲置期3天来算,10万元在13天里会产生109元的收益(不算手续费,不计活期利息),如此反复操作,半年后的收益为1417元。如果直接买进一款半年期、预期年化收益为4%的理财品,半年后的收益为1994元。较第一种反复倒腾的方式高出近600元。“这还是按照最短资金闲置期计算的。”王颖说。
对于资金量较大的投资者,王颖认为,可以考虑1-3个月的短期理财产品,因为当前市场普遍预期年内央行还将加息一到两次,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也会随之提高,如果选择投资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操作的灵活性就会大大降低,收益率方面也没有优势。
对于购买的时机,王颖表示,投资者应该尽量在月末或季末购买。随着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信贷额度收紧、银行资金面从去年年底以来一直都很吃紧,因此出于揽储的需要,银行频频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尤其是在月末和季末,银行会发行一些收益率较平时稍高的产品来吸引顾客。
年化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
“一些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看到银行写的年化收益率,就以为这是到期后的实际收益率,如果预期收益率达不到就不停地抱怨。”交通银行理财师赵华表示,实际上,这两者并不相等。年化收益率仅是把当前收益率(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换算成年收益率来计算的,是一种理论收益率,并不是真正已取得的收益率。
另外还要注意,一般银行的理财产品不像银行定期那样当天存款当天计息、到期就返还本金及利息。理财产品都有认购期、清算期等。这期间的本金是不计算利息或只计算活期利息的。
面对银行推出的各式各样短期理财产品,投资者除了关注产品的收益率外,对于理财产品本金安全与否、是否可以提前赎回等问题都要有所了解,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赵华告诉导报记者:“理财产品说明书中都会注明此款理财产品是否为保本或非保本,如果风险承受力低,最稳妥的方式就是选购保本型的理财产品。”
另外,对于所购理财产品的预期最高年收益率、赎回到账时间以及是否有产品管理及托管费等问题,赵华表示,不同的理财产品有不同的规定,这些都可以咨询理财师,然后再决定是否选择此款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