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记者 吕文 济南报道
前两年,橡胶价格的暴涨曾让下游轮胎企业连呼“受不了”。经济导报记者日前在采访中了解到,近来橡胶价格虽然又开始坐起了“过山车”急速下降,但由于成本压力仍然较大、下游需求萎缩以及库存压力陡增等诸多原因,轮胎企业仍然“乐不起来”。
胶价跌幅超三成
山东省橡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郑永祥介绍说,从今年2月下旬开始,国内天然橡胶价格就开始了下挫之路,在经历了3月中旬-4月中旬的区间震荡后,继续加速下挫,目前已跌至关键位置3万元/吨。算下来,胶价从2月中旬至今的跌幅已超过30%,是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天然橡胶启动上涨行情后最大的跌幅。
“胶价前两年涨得太高了,泡沫过大,也确实该回调了。”在郑永祥的记忆里,2009年春,胶价还在每吨1.3万元上下。此后一段时间,随着经济回暖,再加上东南亚一带遭遇持续干旱,胶价开始快速走高,到今年2月份一度超过了每吨4万元的历史高位。
郑永祥分析,橡胶价格之所以弹性大,最主要的原因是金融资本的推动,而国家政策收紧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影响更不容忽视。比如,去年1-5月份,国家一共上调了3次存款准备金率,市场预期政策趋紧,胶市随之重挫21%;随着今年宏观政策的进一步紧缩,期胶市场的投机属性快速显现,而目前价格仍处于高位运行,后期走势不容乐观。
此外,轮胎等终端消费预期的降低,也导致了胶价的下跌。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43.11万辆和653.39万辆,同比增长5.09%和5.95% ,增幅较去年同期分别回落57.67和55.19个百分点。
轮胎企业成本陡增
毫无疑问,橡胶价格波动首当其冲的是下游轮胎企业。据了解,目前轮胎成本中橡胶比重已经超过了50%,现在胶价虽然跌了一些,但总的来说价格还是偏高。即使去年轮胎价格已有所上涨,但累计涨幅也不过20%左右,与胶价动辄两个月之内高达50%的涨幅相比,也是杯水车薪,轮胎企业仍面临着较大的成本压力。
我省一家大型轮胎企业市场信息部负责人称,近来终端用户消费需求下降很快,为了巩固市场份额,其甚至不得不采取降价促销手段。该公司主导产品是全钢工程轮胎,主要用于载重运输、挖掘机械等大型车辆。由于今年以来燃油价格的不断攀升,物流成本高企收益降低,跑长途搞运输的车辆在减少,对工程胎的用量也在减少。同时,工矿企业挖掘、运输需求量的降低,也导致对轮胎需求量减少。另据透露,目前轮胎行业除了面临终端需求降低的问题,还要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由于国家调控政策逐步收紧,企业很难拿到银行信贷,轮胎企业在采购销售等环节受到很大限制。
那么,目前情况下,企业如果选择囤货是否可以挽回一些损失呢?对此方法,郑永祥认为“风险很大,并不现实”。他分析,由于缺少足够的现金流支持,目前大部分轮胎企业都是以现货购买为主,很少有能力囤货的;况且天然橡胶价格起伏较大,现在价格虽然有所回落,但企业更不敢大量储备,因为如果胶价继续下跌,企业将“亏得更惨”。
另据介绍,在汽车产销量数据出现下滑的同时,国内轮胎产量却在增长,今年前4 个月国内 轮胎产量达到2.4632亿条,同比增长7.1%,下游轮胎企业库存压力陡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我国轮胎企业亏损面超过20%,今年以来轮胎企业的亏损面则已经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