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6月22日讯(记者 桑海波)6月22日,山东宏坤进出口有限公司通过中行山东分行向其香港贸易伙伴支付佣金近20万元人民币,款项当日收到,这标志着山东中行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叙做成功。
22日,山东中行还为青岛美赫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向其香港客户开立了金额为20余万元人民币的信用证。政策出台后,中国银行在济南、日照、东营、济宁、莱芜、菏泽、临沂、烟台等多地均率先叙做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涉及汇款和信用证等多种结算方式,共办理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17笔,金额近2000万元人民币。
除了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目前我省已有工商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办理了若干笔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
据山东中行相关人士介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投资和贸易的便利化。其中我省外贸企业更是试点扩大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对进出口企业而言,人民币用于国际支付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简化国际贸易手续,加快国际结算流程,规避汇率风险,锁定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
企业 回应
签国外订单有了定心丸
青岛美赫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徐海波表示,近期美元和欧元的大幅贬值、日元汇率的大幅波动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外贸企业的利润率一般比较低,如果操作不当,不但利润全被吃掉,还有可能出现亏损。山东宏坤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玉英表示,假如一个月前和客户签订出口合同,那时10.26元人民币兑1欧元,最近欧元汇率变化非常迅速,仅仅一个月后,汇率变为9.2元人民币兑1欧元,欧元的大幅贬值将给企业带来10%的损失,而使用人民币则可以避免这种损失。
青岛市即发集团有关发言人梁先生告诉记者,这对现在受困欧元贬值而利润减少的纺织企业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本来我们已经打算下半年减少与欧盟客户订单的签约,如果可以实施人民币结算,企业就不用担心欧元贬值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了。”
(桑海波)
专家 解读
人民币跨境结算应适时而用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许罕多博士认为,此前由于人民币不具有国际结算性,人民币与外汇之间的汇率风险只能由企业自己判断,此次欧元汇率大幅贬值对我省纺织、轮胎、机电加工等出口加工行业利润冲击较大。而人民币在所有国家和地区进行自由结算后,我省企业对外出口将最大限度规避外汇汇率风险。
人民币跨境结算在此时实施对省内出口企业更有实际意义。青岛市社科院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家郭先登教授认为,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实施将帮助山东出口企业规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对外出口压力。但他也认为,随着人民币对外汇率不再是单一结算,而是在各国多种汇率变动中确定可兑换的汇率,人民币变动频率将加快,而省内企业在今年三四季度实施人民币结算时,应考虑人民币自身汇率对出口贸易订单带来的影响。(张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