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儒学家唐瑜凌:弘扬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把经学读通

2015-08-09 23:10:00来源:大众网作者:赵兵

8月8日,台湾知名儒学家、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和修复专家、无尽灯文化学会主席唐瑜凌,与无尽灯文化学会执行会长高铭泽在山东大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讲座。许立新摄

手语舞“礼”表演。 许立新摄

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邢成湖以及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会议。许立新摄

讲课现场座无虚席。 许立新摄

  大众网济南8月9日讯见习记者 赵兵)8月8日,台湾知名儒学家、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和修复专家、无尽灯文化学会主席唐瑜凌,与无尽灯文化学会执行会长高铭泽,做客中国孔子网名家直播间,他们提出,弘扬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把经学读通,年轻人要加强对经典的研读。

  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背景下,各类国学班和对经典的解读如雨后春笋般萌发,到底该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唐先生认为,把经学读通,找到真正的精神传承是关键。他表示,“很多人面临多西方文化的选择和比较,但是很少人真正弄懂中华文化的内涵。目前看来,弘扬传统文化似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大多数还都是停留在表面上,真正做到从经书中寻找到孔子为人处世的智慧,体会他面对人情世故做出选择的勇气的人很少。”

  唐先生说:“弘扬传统文化最关键的是要把经学读通,怎么理解呢?现在社会中,互联网主导年轻人,人们可能不再有耐心去研读经典,但文化要深入经典、走入时代才能发挥其价值,我们要博古通今,要重视师徒制,培养师资人才。并不是说传统文化要求人与世隔绝,相反的,中华文化的滋养是要将人培养成当今社会的人才,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和灵魂,而这些都能从经学中找到,所以要加强对经典的研读。”

  深谙西方文化的高铭泽先生对此深有体会,在他看来,西方文化中的知识力、思考力和创造力都能从中华传统经典中找到依据,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精神内涵,所以无需急功近利。

  唐瑜凌是已故儒学泰斗李炳南的嫡传弟子,也是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的同学、同修。当日,唐瑜凌回忆了他与李炳南、孔德成学习交往众多难忘的瞬间。在唐瑜凌的记忆中,老师李炳南博古通今、有“五经博士”之称,但却谦和礼让、本分讲学。他说:“李炳南先生在台湾讲学38年,直到97岁高龄,作为山东济南人的他用一口山东乡音传递着中华传统智慧,身体力行教会学生做人和做学问。”

  唐先生表示,身为孔子的后裔,孔德成肩负着弘扬儒学的大任。生活中孔德成先生是沉默寡言也很风趣幽默的人,他与李炳南老师是父子、兄弟、朋友等多重关系,在晚年,也最为关注老师的身体健康。

  唐老师研究《论语》、《大学》等传统经典,宣讲“智慧人生”、教授《论语》课程达十年以上,对儒释道三家典籍融会贯通,能知能行,常年在两岸三地、东南亚各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广泛。

  据介绍,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山东海峡两岸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主办,山东省鲁台交流服务中心和“孔子学堂”推进委员会承办的《大时代的出路-从<论语>说起》公益讲座将于2015年8月8日在济南山东大厦举办,唐瑜凌担任此次活动主讲人,讲述时代因科技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变化,各类思想与价值观相互交织,在当今大时代的环境下,如何通过孔子的智慧,鉴察当代社会现状。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刘宝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