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05 09:23:00 我要评论
来源:大众日报今年上半年,邹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5.4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14.13亿元,增长15.74%,销售收入、利润和利税分别增长45.9%、40.8%和31.1%。但工业用电仅增长12.7%,实现能耗低增长下的经济高增长。
再把时间往前延伸,财政总收入连续三年名列山东第一,地方财政收入跃居全省第二。GDP、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等指标,2010年比2000年都增长10倍左右。十年沧桑,邹平完成了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县的华丽转身,进入全省排头兵的行列。
站在新的高度,需要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奋战两年,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前十强”,成为邹平新的发展目标。
邹平县委书记王传民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扎实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邹平一定能走出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率先发展的新路!”
跳出邹平看邹平
放眼全国看邹平
2010年,邹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40亿元,增长13.7%;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有五家,其中魏桥创业集团过了千亿;家纺服装、新型材料、食品医药、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高档用纸等六大主导产业已然形成;邹平经济开发区还成为我省唯一一家设在县级的国家级开发区,“邹平板块”8家上市公司称雄资本市场,上市企业个数和融资额居全省县域第一……
作为一个十年前还没有什么工业基础的县级市,邹平的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总量不可谓不大。实力不可谓不强。
可邹平人并不满足。和自己比,进步不小;但跳出邹平看邹平,放眼全国看邹平,经济总量“块头”还不大。两年内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十强,任务不可谓不重。邹平算过一笔账:2012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不能低于730亿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要在120亿元和55亿元以上。
邹平人有这份自信。
十年前,邹平就开始寻找学习标杆。最早是我省的胶东先进县市,然后咬定珠三角、长三角不放松。2000年提出奋战三年跨入全省30强,仅用两年就提前实现;2003年8月,提出“奋战5年跨入全国百强县”,2004年邹平初次入围“百强”,排名78位,到2009年已位居第22位,前移速度位居全国百强前列。
“其实,四年前,张家港、江阴的经济总量和现在的邹平差不多,全国前十强的昨天就是我们的今天。”邹平县委副书记、县长范连生告诉记者。
向谁看,怎么看;和谁比,如何比,视野不同,境界自然也有高下之分。如何追赶?加快速度不是“萝卜快了不洗泥”,扩大总量,也不能“挖到篮里就是菜”。好字当头,能快则快。扩总量,调结构,转方式三位一体,邹平的决策者思路清晰。
不搞存量的平面扩张,而是用优而新的增量提升存量,优化结构、扩充总量。靠生产铝棒、铝锭起家的山东创新集团,同样消耗铝材3.5万吨,生产粗加工产品,产值仅有5亿元,而上马生产300万只高档精密汽车铝轮毂,产值高达15亿元。
项目要大要新要好,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宏桥高精度铝板带、创新轨道交通轻量化合金材料、长星3兆瓦风电机组扩建以及齐星10万吨中厚板航空材料等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站在传统产业高端和新兴产业前沿的大项目脱颖而出。
在做优增量、提升质量中扩大总量,加速前行,邹平追赶的脚步,快捷又扎实。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