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3 13:54:00 我要评论
王忠才 张牟幸子 来源:齐鲁晚报文/片 本报见习记者 王忠才 张牟幸子
近日有市民拨打本报热线电话反映,位于黄河五路滨州学院对面的绿化带,每天都会有很多市民提着水桶从绿化带里的水管接水,而这些水管正是园林处用来给绿化带灌溉的。记者看到,水管露在地表,水管的塑料开关可以轻易打开,入夏以来,附近的商户几乎都来这里取水,甚至还有很多商户前来这里洗衣服。
11日,滨州学院对面绿化带里有市民前来取水。
◎不到半小时,4家商户前来取水
11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黄河五路滨州学院对面,从远处就能看到人行道上有一片积水。走近后发现,在人行道旁边的绿化带内,一根水管暴露在外,附近地面已经被冲出一个小水坑。记者从几位在附近乘凉的老人那里了解到,在这一段路上,一共有三处用于园林灌溉的水管,其中两处没有任何限制措施,常有人来取水。“刚刚有人在这取水离开,每天都会有人在这取水。天气热了,取水的人也越来越多,基本上都是附近的商户。”
10时30分,一男子骑着电动三轮车来到此处,从车厢里拿出两个水桶,把自己带来的管子接在该处水管上接水,接完后直接装在车子上带走。记者一路跟踪,发现前来接水的正是在附近卖炒菜的小商户,接来的水用于洗菜、洗刷餐具及做饭。
10时35分,在路边一卖西瓜的商贩,手持一铁皮桶前来取水,用于冰镇西瓜和洗水果。当记者问这水是否干净,该商户告诉记者,“这水就是自来水,很干净,来取就行。”当记者问及周边的取水情况时,该商贩表示,“周边的都在这取水,每天人都很多。”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到30分钟的时间,就有4家商户前来取水使用。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每天晚上八点到十点,很多商户都会排队前来取水,甚至有的商户直接到水管附近洗衣服。
◎偷取水还不珍惜,监管也有难度
过路的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我每天上班都从这里经过,经常看到有人在这取水,这个损失应该不小,而且他们还不珍惜水,经常浪费,弄得周边以及路上全是水。市民在这取水已经有近半年了,这样用水太浪费。”最后,刘先生希望记者能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记者从滨州学院附近正在维护绿化带树木的园林处工人那里了解到,市民和商户取水这个问题在管理上有很大的难度。“虽然每天我都会在这边维护树木,可是不可能一直在这里盯着那些前来免费取水的人。市民和商户看到我在这边的时候,还会节制一些,可能等我走了,他们就没有顾忌了。”园林处的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他只能负责劝说,“经常被说多管闲事”。
◎还需提高自觉性 抓住将现场处罚
园林处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件事情确实很难处理。“也不能天天在那盯着,主要还得靠市民和商户的自觉性,即使要处罚也必须现场抓住取水的商户和市民才可以。”随后,记者从园林处巡逻科荣科长那里了解到,园林处为了这件事情,也曾经想了很多办法。“有一段时间,我们专门在水管安置处安装了锁,可有的地段水管上的锁还是会被市民撬开取水。”最后荣科长表示,园林处近期将开展大巡逻,一旦抓住将给予现场处罚。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